• 75阅读
  • 0回复

在北京建造大厦的台湾人——访京台大厦总经理陈哲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01
第3版(政文)
专栏:

  在北京建造大厦的台湾人
  ——访京台大厦总经理陈哲民
  本报记者 马鹤青
有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正在北京建造一幢21层的饭店,名叫“京台大厦”,主要用于接待来内地探亲旅游的台湾同胞。这幢大厦的屋顶很象万里长城,大厦正门却用花岗石修成台湾高山族草屋的样子,十分新奇。建造这座大厦的就是从台湾回来的陈哲民先生。
见到陈先生时,我问他:“会讲普通话吧?”他满面笑容地说:“当然会讲啦,你听,我现在讲的就是台北通用的‘国语’,大陆这边叫‘普通话’,一样的!”听起来,台湾人讲的国语,比广东人福建人讲的普通话好得多,发音比较准,方言味道少,满好听的。
陈哲民先生今年42岁,身材不高,胖墩墩的,穿普通茄克上衣。要是走在街上,很象北京人,看不出他是个走遍世界的台湾商人。我们坐下谈话时,他说:“我得先给您讲一点我的家史。我家祖籍福建漳州,我们家从漳州搬到台湾,是300年前清朝初年的事了。要是20年算一代,我家世居台湾就有15代人。您说的对,我这是老资格的台湾人,我说我这叫土生土长的台湾人!”
陈先生追溯往事,说300年前他祖辈去台湾以后,十几代人都是耕田务农,很苦的。一直到他父亲这一代,才弃农经商,家境富裕起来。他长大以后,考入设在高雄附近凤山的陆军军官学校专修班,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里任职,搞无线电通讯,技术军官。我对陈先生说:您回大陆以后,可以加入设在北京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因为这个同学会承认凤山军校的人也是校友。他说,对的,等我盖好京台大厦,我去看看我们的同学会。
陈先生在国民党军队服务时间不长,因父亲病危,叫他回来管理家产,他就脱下军服穿上西装,成了一名台湾商人。
1982年春天,他急需买进一批纺织品原料,到处买不到。听说大陆各省的纺织原料价钱合适,动了心,考虑很久,决定冒险去试试。他到香港的中国旅行社办了个通行证,坐车来到深圳的罗湖桥头。一走上大陆,陈先生说:“我当时心情复杂,十分紧张,您看,我当过国民党的兵,如今又大小是个资本家,共产党怎么对待我?”
天底下的事,往往见到的同传说的不一样。陈先生走过罗湖桥,只见车上上来两位人民解放军的边防人员,他大吃一惊。边防军对他说:“先生,证件!”看了证件,边防军人笑着对他说:“陈先生,欢迎!”他这是头一次见到“共军”,“共军”服装整齐,态度和气,一点也不可怕!
坐上去广州的火车,陈哲民还是不放心,他总是留神观察前后左右,怕有人跟踪监视。看了半天,看不出来。一到广州,拿中国旅行社的介绍信,他找到“白天鹅宾馆”。一进门又使他大吃一惊:不是说大陆上缺吃少穿吗,怎么修起这么漂亮的大饭店?住进房间,从窗口往下看,广州街上车来人往,很是繁华。再仔细看,除了交通警察管交通,没有看到限制人们自由的事。他忽然想到,我这台湾来的人,能不能也上街走走?想了半天,才下楼,上街。结果仍是一样,前边没人管,后边没人跟,任他自由走。走着走着,有点饿了,来到一个卖炒米粉的摊档前坐下,要一盘炒米粉。摊主问:“有粮票吗?”一听这话,他慌忙站起来要走,怕人家盘问没有粮票的算什么人?谁知摊主笑了,拉着长腔说:“没关系嘛——没有粮票一样吃嘛——多收您几分钱嘛——”陈哲民吃着炒米粉,心里想到一个大陆上谁也没想过的问题,这共产党给老百姓发粮票,有了粮票买吃的少花钱,这不等于说是给老百姓发了补贴。他想的不全对,可也颇有道理。
住了几天,陈先生胆子大了,试着去找有关部门交涉生意,居然买到了兔毛、蚕丝还有苎麻。陈先生说:“可惜的是大陆上有的公司没有按时给我交货,稍稍晚了点。没关系,生意总算做成了!”做成一笔生意,把货运走,他又来了。他大起胆子跑到武汉,大起胆子直上北京。头一次进北京,住北京饭店。有一次天刚亮,他被窗外的铃声惊醒。站在窗口往下望,原来成千上万辆自行车,象河水一样向四方流去。这使陈哲民心里感动。他想北京人这么早起来上班,真辛苦,真勤奋。他想到在大陆各地的见闻,人们生活不算富裕,有的地方还相当艰苦,可是大陆上生活安定,人们勤奋,十亿人如此勤奋起来,国家会兴旺的。看到这些,想到这些,祖籍大陆、世居台湾的陈哲民,心里很不平静。一名普通中国人的责任感在他胸中燃起。台湾岛的经济振兴,有我一份;大陆的经济振兴,也该有我一份!我不能袖手旁观,我能做点什么?
从1982年到1985年,陈哲民悄悄地在大陆到台湾之间往返40多趟,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又赶来参加秋季交易会,热心地做生意,热心地交朋友。生意也有做不成的时候,不要紧,就象古人说的“生意不成仁义在”,他在大陆交下许多贸易伙伴。他对大陆了解越多,情谊越深。
在说起陈哲民初次来大陆的经过时,我们几次哈哈大笑。陈先生说:“这些笑话都是38年互不来往造成的。现在初次回大陆探亲的台胞,可能也还心情紧张,也可能闹笑话。”我对陈先生说,如今大陆上经济比较落后,有些地方还赶不上台湾。陈先生说:“这我都看到了。大陆上也不是事事落后,大陆上也有
‘尖端’的东西!十亿人口,还有那十年内乱,近十年有这样的发展,很不容易的!”
谈到这里,陈哲民动情地说:“我在台湾出生,在台湾受教育,长大成人。就我个人来说,我对台湾当局也说不出什么抱怨,真的。我只有一点遗憾,就是上一辈人没有把大陆的真实情况告诉老百姓,结果误会很多,见了面闹笑话!我总想,到我们这一代,应该是消除误解的时候了!”
谈到最后,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京台大厦”的兴建上。陈先生说:“我在台湾投资办有工厂,也想在大陆办点什么。经过多次协商,北京朝阳区体育运动委员会拿出场地作投资,加上北京市京安器材公司一部分资金,共同兴建京台大厦。”在总投资中,陈哲民先生从台湾带来的份额最大,共1144万美元。
说起京台大厦,陈先生兴致很高。他每天都要到工地来一趟。他指着大厦的模型对我说:“您看,这大厦的屋顶是万里长城的造型,大门是台湾高山族草屋的造型。我就想把大陆同台湾连接起来。我对建筑公司讲了,尽一切可能往前赶,争取早日建成。您知道,台湾那边已放开台胞来大陆探亲旅游的限制,来大陆的台胞会越来越多,我真想早日接待他们。到北京举行亚洲运动会的时候,我想把台湾运动员都安排在京台大厦居住。京台大厦开业以后,台胞能在我这里买到台湾的商品,看到台湾的风光,吃到台湾的饭菜……”
同陈哲民先生告别时,我对他说:“您是一位看得远,讲公道的中国人。祝您成功!”他紧紧握住我的手,他的手很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