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阅读
  • 0回复

邯郸军分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扶贫中心 革命老区涉县发挥优势摆脱贫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1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邯郸军分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扶贫中心
革命老区涉县发挥优势摆脱贫困
本报讯 河北省邯郸军分区帮助革命老区涉县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使这个全国有名的穷县实现了脱贫规划,今年人均收入比1985年增长了32.2%。
涉县地处太行山深处。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在这里战斗生活了6年。18万人口的小县竟有1.5万人参军,1500多人牺牲。涉县人民为革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国解放后,这里由于深山闭塞,科技落后以及“左”的干扰等原因,经济发展十分缓慢,150多个村庄连吃水问题都未解决。
邯郸军分区党委研究确定,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不断改革、开拓,决心要改变革命老区穷困面貌。他们广泛组织农村青壮年学习、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县广播站共同举办《山外世界》专题节目,传播外地发展商品生产经验,还先后4次带领200多名生产骨干到外地参观取经,邀请农民企业家来山乡作报告。在此基础上,军分区和县委、政府发动乡镇筹集30多万元,帮助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一个“冲出山门辟富路,兴办企业奔小康”的活动,迅速在全县兴起。1986年,全县组织5万劳动大军到东北、西北等地参加建设,既挣了钱,又学了技术、采集了信息,村村寨寨兴办起工矿企业来。现在,全县有大理石厂、糠醛厂、矿泉水厂、工艺美术厂等乡镇企业6390多个,有些企业还与深圳搞起横向联合,产品畅销6个国家。当年129师司令部所在地赤岸村长期贫困,军分区专门派两名干部在这里蹲了10个月,协助村里办起榨油厂、翻砂厂、贸易货栈等7个项目,年利润达10多万元。
涉县山区资源丰富。邯郸军分区把发展科技和开发智力放在突出地位。他们和县里各部门一道,利用民兵训练基地、乡镇文化站和农村青年之家,建立起3级科普育才网,先后举办了586期科技人才培训班,培训了6.5万多名畜牧、养殖、农机、水电、采矿、栽培等20多种技术人才,为山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今年春天,从养殖学习班出来的青年在25个村带出了500多个养兔示范户和养鱼专业户。目前全县养兔已达65万只,年收入在150万元以上。山区科研活动也随之蓬勃兴起。去年以来已有46项成果被推广,8项获得省、地、县科技成果奖。
为改变山区缺水、少电、交通闭塞状况,军分区把全县经过培训的民兵和退伍兵4.3万多人组成2000多个治山、治水、办电、修路突击队,由各级武装干部带队,承包工程。去年以来,开山造路全长900多里,整修乡间道路14000多里,使深山羊肠险道变成了能通汽车、大车的大道。他们还修建水利工程1300多项,其中包括引水渠33809条,大型蓄水池35座,缓和了山村吃水难、浇灌难问题。他们还为18个山村架设了高压线,为35个村庄安装了风力发电机。
(周泽民 叶旭林 李如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