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天津二千多家企业参加人才争夺 两天内二千多专业人员确定流动意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2-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天津二千多家企业参加人才争夺
两天内二千多专业人员确定流动意向
本报天津12月19日电 记者肖荻报道:这两天,天津市展开一场人才争夺战。2000多家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和3.9万人次各类专业人员在人才与智力交流洽谈会上面对面双向选择,达成初步协议1.3万人次,2100名专业人员确定了流动意向。人才合理流动呈现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好势头。
12月14日和15日两天,天津市工业展览馆各大厅挂满醒目、诱人的招贤榜,到处是捉对儿密谈的小对话。联合举办这次交流活动的是市人事局、劳动局、总工会和乡镇企业局。他们的服务无偿而周到,政策明确而开放:在职人员调往乡镇企业的,其户口、粮食关系可以不转,合同期满允许回市内;辞职下乡工作的,工龄累积计算;专业人员业余兼职收入一般归己……人们认为,这在天津是重大突破。人们也看到,这里鼓励的流向是到技术薄弱和边远单位去,对原单位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各招人单位在条件优惠方面的竞争,既“文质彬彬”又十分激烈。东郊区公告:对应聘者视贡献每月给予100元—500元报酬,视情况在市区或就地解决住房。相邻区则提出更好的条件。一些乡镇企业过去跑断腿、花大钱找“财神”难,现在两天内可谈成二三百位能人,“一见钟情”后不少新相识就到饭店、旅馆去深交了。而在效率上,天津开发区更胜一筹,当场拍板就签发商调函,一天内谈了3000人次。
不过,神经更紧张的怕是那些未出场的被动竞争者——一些积压人才的单位。他们怕人走后带走技术,怕增加竞争对手和对立面。有的单位竟派人来观察动向,或给点颜色看。这次智力交流会组织者对此作出这样的判断:这种思想不仅缺乏战略眼光,而且不明智,因为留人留不住心,也是枉然。事实上,来这里洽谈的一些专业人员,一面要求“保密”,一面照谈不误。
天津经济形势很好,但也面临兄弟省市的严峻挑战。苏州已提出:“两年内要在工业生产上超过天津!”原因是其乡镇企业发展迅猛。在天津,创造人才合理流动的调节机制,实现人才与其它生产力要素最佳结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已是离弦之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