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1阅读
  • 0回复

起飞记——中国工业技术出口交易会在香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1-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起飞记
  ——中国工业技术出口交易会在香港
  本报记者 黄幸群
北国犹寒,香江却飞起一行迎春燕。
1987年最后一个月,在享有“购物天堂”美誉的香港,进行着一个别具特色的交易活动。首次在此举行的中国工业技术出口交易会,天天传出成交的信息——20万,500万,1000万!到闭幕之日,总成交额达4500万美元。这个数字,接近前年全年技术出口总额的两倍。
行家们透过这个窗口,估量着内地的实力:中国的技术出口底座大,后劲足,起步不早,上得好快!
“短平快”连连得分
这次交易会签下的第一份合同,是个小小的特技镜。洽商进展之快,连卖家也觉得意外。那边厢,交易会开幕锣声刚响,记者招待会还没完;这边厢,卖家和客户已达成协议,动手签约了。
说起特技镜,本也是寻常物,一镜一功能的,不新鲜。但天津新技术开发公司独出心裁,带来一款新式的。它集分身、重影、偷拍多种功能于一身。一次成相,可以把天上的云朵、海底的珊瑚“拉”到你身旁,烘托你的风采;你站在陆地,它可为你拍摄出腾云驾雾的效果;至于自己和自己握手、对视,更不在话下。叫人一看,妙趣横生!难怪有人叫它“趣味镜”,也有人称作“魔镜”。
小小物件,魅力无穷。类似的产品,何止“魔镜”!
一个袖珍电脑探测仪,接触你身上某个穴位,就会自动向你报告玉体何处欠安。一根龙头拐杖,可以照明,可以防卫,可以报警,可以按摩,老头见了它就乐。一把小巧的花伞,能够自动张开,自动合拢,自动折叠。还有那些安全高效的灭蚁粉、生发膏、除尘剂……
这些项目,与“高精尖”比,技术水平不算高,但客商一眼便看中,每每来回几次接洽,即拍板成交。人们乐哈哈地把这类小巧、新型的技术,比作排球赛的“短平快”。
天津新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凌肇元在做成了几笔买卖后,得出了新见解:技术贸易,不能片面追求“高精尖”,不能以
“技术水平”高低去推断技术市场的大小、有无。一个小技术推出去,可以吸引一批客商,也必有一群用户。从一定意义上看,一个商品就是一个市场。我们的技术出口勿嫌其小而不为。只要抓得准,可积小胜为大胜。
香港,理想的跳板
交易会刚开幕,记者在现场听到行家感慨:海外办展览,充分利用展场作讲台,又是讲演,又是报告。内地还缺这一招。
意想不到的是,仅隔3天,这位朋友期望的“讲演”真出现了。事情就发生在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展团。
这次,他们带来了一批实用性很强的项目,不少是当地厂家梦寐以求的。到现场瞧瞧图片,看看表演,厂家还不大放心。展团人员当机立断,在现场开办了小讲座。没有贴海报,没有发请帖,就凭口头“鸡毛信”,来人不少,把临时讲堂也挤满了。一位餐具生产老板静心地听完“快速制模”技术介绍后,还不满足。他把我们的业务员请到自己的工厂,领着看厂房、看设备、看工序、看产品,然后请教:厂里这一系列产品,哪些能用得上你所介绍的新技术?业务员本身就是工程师,一看就明白,回答他:“至少有一半产品可用上。”厂家一听,喜出望外,立即提议作个试验,真成功了,就买下技术,武装一个车间。
内地一些科学技术能在香港迅速“落地生根”,为大陆向海外增开了一扇技术窗口。这对于那些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与香港近似的国家和地区,吸引力是巨大的。
当然,香港厂家不满足“依样画葫芦”。在交易会上,记者打听到,双方就一项将广泛进入家庭的电器新产品洽谈多次,没能在会上成交。但买家已提出,愿投资引进技术,共同对产品的外型加以改造,使它的外形更美、更巧,更适用于海外家居环境。他们计划进一步改进产品,推销东南亚、澳大利亚。
这正是香港的优势所在:厂家与海外联系广,市场熟,对海外用户生活习惯了解深。他们的合作,令内地的科技成果在现代“国际天平”上得到检验,并进一步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精益求精。从这个意义上讲,香港,是内地出口技术的起飞台阶,也不妨叫做理想的“跳板”。
软件带动硬件飞
中国科学器材公司在交易会上展示了一项具有80年代设计水平的新产品——两用彩色电视机。它既可以收看普通平面电视节目,也可以欣赏这些节目的立体画面。
谈起这项技术产品的出口也真不容易。它的立体电视技术设计,酝酿的时间不短,去年4月才有第一块线路板问世。它在日内瓦国际科技展览会上一亮相,立即获奖。科技界承认它,是新技术!工业界却不点头,在技术市场,它一再被压价。
推出软件有时比推出硬件还难啊!人们凭一双肉眼,对软件的功能往往看不清,摸不透,容易生疑:功能真那么好?开发它要投放多少资金?做成产品能在市场行销?技术开发使用回报周期有多长、风险多大?悬疑不解,买家难免要观望。去年9月,它的第一台整机安装出来了,试用效果立见,软件的使用价值依托硬件充分地显现了,客户、买家主动登门问津。
回顾我国技术出口发展,先有纯技术出口,继而有软件与硬件结合,技术连同设备成套出口。单纯技术出口,在技术贸易市场换回的外汇很有限。而技术带设备、带产品的出口,更适合发展中国家市场,生意成交额大,创汇水平高,对改变我们现有的出口产品结构也有利。
在香港这个商品集散地,人们看到:以往多年来,从中国输出的产品,大部分是农副食品、初级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排不进中、高档产品的行列。努力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令产品升级、增值,是个重要方向。在这次交易会上,成交额最大的是技术力量和生产能力较强的长城工业公司,仅一笔电视机交易,就收入1000多万美元。试想,如果我们出口的只是鸭绒、是猪鬃、是酱油、是水果、是花生米,该要运出多少才能换回1000多万美元?
迎接技术出口的春天
在《探路记》、《爬坡记》(分别见1987年9月25日、11月5日本报三版)及本记中,记者试图粗略地勾画我国科技出口的轨迹。
——从“只进不出”到有进有出,这当然是一个大变化;
——从出之甚少到出之渐多,也是近年的明显进步;
——总体上说,现今仍处于“起步阶段”。
去年一年,已先后有4次关于中国技术出口的活动(包括展览、交易会)在香港举行。记者听到不少反映,概括起来,3句话:前景好,潜力大,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
基础工作如何加强?记者就此走访了一些参展团的行家和部分海外客户,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一、加速技术成果商品化,把实验室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技术、商品化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技术市场上增加吸引力,强化竞争力。
二、高技术产品部分地向消费商品转化。这方面市场潜力很大,开发起来并不太难,见效也快。
三、切实做好市场调查。要研究不同市场的不同胃口,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不同客户的不同兴趣。要纵横对比,仔细研究自己和对手的优势劣势,寻求制胜之道。
四、组织精干的队伍。技术出口的专业性很强,牵涉的领域甚广,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对技术、贸易,甚至生产、法律,都要比较熟悉。“全才”不易求,只有外贸、科研、生产等部门多方合作,才可以收到好效果。
五、改善对外宣传艺术。在“起步阶段”,宣传切忌噪、切忌哄,要重实效。方式可以多样,不拘一格。
六、改革体制,制订鼓励技术出口政策,健全现有法规。
在香港这个敏感的“瞭望台”上,记者目送着一项项技术的起飞,谛听早春的讯号!
中国技术出口正飞向明媚的春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