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建立合资企业 促进经济发展——苏联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步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1
第7版(国际)
专栏:

  建立合资企业 促进经济发展
——苏联对外经济体制改革迈开步子
周象光
苏联对外经济体制改革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允许一些政府部门和大型联合公司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在苏联境内建立合资企业。苏联希望通过建立合资企业,发展外向型产业,但西方国家偏重于在苏联国内销售产品。双方意图不同,使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自苏联宣布要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以来,到今年1月已经整整一年。这期间,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许多国家的250多家公司向苏联提出了申请,双方已就几十个项目签订了意向书,有20多家合资企业宣告成立。
苏联从三十年代起逐步形成的对外经济管理体制,同国民经济的生产和科技部门严重脱节,商品的生产者同国外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厂家无法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基本上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苏联希望通过建立合资企业,不仅生产以往需用外汇进口的产品,而且还希图利用合资伙伴在国外的销售渠道打入国际市场,为发展外向型产业开辟道路。
苏联决定建立合资企业,还希望以此改变苏联的出口结构。长期来苏联的出口结构是以输出原料资源为主,仅原油出口就占苏联出口总额的一大半。由于近几年石油价格暴跌,苏联的外汇收入大减。因此,如能建立合资企业,就可以利用外国的先进工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扩大制成品在外贸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建立合资企业是苏联对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去年年初,苏联在对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采取了两项重大措施。一个是允许21个政府部门和75家大型联合公司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使这些部门的企业改变了长期以来生产与外贸完全脱节的局面,促进了产品的出口。据苏联报刊报道,由于采取了这项措施,去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额比前一年同期增长7%。里加一家农机厂自办外贸公司后,外汇收入增长两倍。另一项措施就是在苏联境内建立合资企业,为此,苏联通过了两项决定,即《关于在苏联境内建立苏联和经互会成员国的合资企业、国际联合公司和组织及其活动办法的决定》和《关于在苏联境内建立由苏联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公司参加的合资企业及其活动的制度的决定》。
目前,苏联已有400多家企业同经互会成员国建立了直接的生产联系。正在筹建的合资企业有29家,其中7家在苏联境内。这种企业可以独立制定生产活动计划,政府不规定强制性的任务,投产后的头两年可以免缴税金。苏联学者认为,这种企业的性质属于经互会国家共有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由于经互会各成员国的经济立法不尽相同,因此还需要研究制订一些高于本国经济法的国际法规,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转。
同西方国家建立合资企业,按规定苏方资金不得少于51%,对方资金不得超过49%,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必须由苏方人员担任。企业的所有外汇支出只能用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的收入来支付。企业经营的头两年可以免缴利润所得税,两年后利润所得税率为30%,如果汇出国外,要再加20%的汇兑金额税。有关运输、保险业务也必须由苏方安排。西方国家对同苏联建立合资企业,在初期表现了较大的兴趣,在短期内就提出了200多项合资申请,但实际落实的却为数不多。其原因主要在于双方的意图不同。苏方着眼于建立外向型企业,把产品推入国际市场,以便在所谓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而西方则偏重于使产品进入苏联的国内市场。因此,已达成协议的除内向型外,多为原料初级加工型。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在行政干预仍然大量存在的情况下,西方对合资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尚存疑虑。他们担心苏联中下层官员还没有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并缺乏同西方合作的经验,而西方管理人员在企业中权限过小,对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此外,有关合资企业的法律,尚缺细节规定;西方对技术转让的种种限制,也是一个不利的因素。凡此种种,使建立合资企业的工作进展缓慢。看来在近期内很难有较大规模的进展。不过,现在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其趋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们正在注视着这对苏联正在进行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