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乌拉圭经济持续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05
第6版(国际)
专栏:

  乌拉圭经济持续增长
管彦忠
1987年乌拉圭国内生产总值在1986年增长6.3%的基础上,又增长4%,高于拉美地区平均增长2.6%的水平。去年,乌拉圭的通货膨胀率从上一年的70.65%下降到57.29%,不到拉美地区年平均通货膨胀率的1/3,成为南美洲生活费用指数较低的国家。同时乌拉圭的公共部门赤字下降,失业率降低,对外贸易也有增加。
1985年3月,乌拉圭结束多年的军人统治,实现了民主化。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桑吉内蒂政府宣布实行紧缩计划,近两年采取了一系列整顿经济的严厉措施,以振兴经济,控制通货膨胀,取得了明显成绩。
政府大力压缩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提高公共税率,增加财政收入,使财政赤字从198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6%降到1986年的7.5%,去年又降到4%。为了鼓励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政府帮助企业家和农场主解决债务问题,控制市场物价。工农业生产从1985年第三季度起开始恢复,并逐步增长,其中作为经济支柱的农牧业发展很快。到1986年底,牛存栏数比1985年增加近100万头,达到1097.8万头,人均3.6头,羊增加265万只,达到2385.8万只,人均8只。同新西兰一样,乌拉圭已成为世界上按人口平均养牛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粮食生产自给有余,可供出口。工业生产的增长幅度超过10%,1987年增加了5.1万个就业机会,实际工资增长4.4%。
乌拉圭国内市场狭小,经济属外向型。政府对出口提供补贴,对所有的商品减少5%的关税,以利于增加中间商品和原材料的进口,满足国内工业发展的需要。1986年乌拉圭出口增长23%,进口增长9.8%,去年出口和进口又分别增长了5.8%和30.9%,增加了非传统商品的出口。乌拉圭的石油消费全靠进口。油价下跌对乌拉圭经济有利,1986年节省石油支出1.14亿美元,但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下跌使乌拉圭损失1.2亿美元。
乌拉圭重视发展与邻国的经济贸易关系。巴西和阿根廷是它的主要贸易伙伴。桑吉内蒂就任不久,即与阿根廷签署了对乌拉圭产品减免关税的协定。1986年7月和11月,桑吉内蒂总统与巴西、阿根廷总统在阿根廷和巴西会晤,决定实行三国经济一体化,并签署了有关协议。他们提出建立拉美共同市场的主张,在拉美国家中引起积极的反响。
为了扩大出口和使对外贸易多样化,乌拉圭开始重视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目前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10%。近几年来,乌拉圭与中国的贸易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年进出口额达6000多万美元。随着两国建交,双方友好合作和经济贸易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乌拉圭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主要是沉重的外债负担(人均负债1832美元)和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因此,乌拉圭政府多次要求债权国和债务国谈判,公正合理地解决债务问题,呼吁发达国家克服贸易保护主义,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调整创造有利的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