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5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综述
1987年12月底,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现代哲学史首届全国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西方哲学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影响以及现代新儒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
与会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前一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会上没有分歧性意见。对于后一个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较好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实践论》、《矛盾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发掘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哲学中优秀成果的光辉典范。第二种意见认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某些命题和范畴,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里,只是一种外在的附会和点缀,缺少真正的理解与吸收。还有一种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结合有两个层次,即自觉的结合和非自觉的结合。自觉的结合,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谋求在理论上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结合;非自觉的结合,是指由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本身受到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的影响,在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必然被以自身为中介的中国文化、传统哲学所制约。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自觉结合的层面上,理论创造和论述不多;在非自觉结合的层面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哲学相结合是个必然的命题。
    关于现代新儒家问题
关于现代新儒家的讨论,热点集中在现代新儒家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上。会上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不存在所谓的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流派。理由有两点:第一,现代新儒家这个概念作为一个名称,首先遇到语义学上的困难,“现代”和“新”含义重叠;其次,这个名称和它所指谓的事实不相符。例如冯友兰哲学,思想来源很复杂,不能简单地把它归入儒家哲学。第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儒家”的称谓本身包含了贬抑的意思,它与政治上的保守、落后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肯定所要肯定的对象,反而破坏了原初的认同。第二种意见则肯定现代新儒家的存在,认为它是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至今仍有生命力的,以接续儒家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学,特别是儒家心性之学为主要特征,力图以儒家学说为本体、为本位,吸收、融合、会通西方哲学,谋求哲学现代化的学术思想流派或称文化哲学思潮。持这种意见的同志还从哲学的性质、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特质进行了严格的界定与说明,进一步论证了现代新儒家和传统儒家在思想上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内在联系。他们还认为,学术上的保守主义与现代化并非对立的两极。保守主义代表了传统在现代化的震撼面前发出的思考与抉择,本身也含有积极的意义。(孙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