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阅读
  • 0回复

说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2-15
第8版(副刊)
专栏:

  说龙
舒平
日前寄B君一张“龙年吉祥如意”年片,昨日B老却来串门说,龙年一开门就遇上了难事:小女与邻家小虎相恋已近两年,情投意合,两小无猜,准备春节就结婚。可前天老伴突然不赞成,说“龙嫁虎”,这“龙虎斗”斗到何年何月?
我只好安慰他说,如果夫人这边一定说不通,不妨说服孩子把婚期稍延,回避些日子。近日“龙”刚上口,说起来新鲜,嫌忌也多;一二月后,大家都把“龙”字念得滚瓜烂熟了,当会嫌忌渐消,化难为吉的。
“龙”这东西,形象复杂,传说纷纭。但因其为人所塑造,总带有些时代的特征。据说,上古时代的龙同人十分亲近,黄帝、神农、孔子都是其母“感龙而生”,连那位美貌的褒姒姑娘的降生也同龙有关。在漫长的中世纪,龙主要被描绘成为“御日”、“弄云”、“致雨”而辛勤奔走的神物;还有农田抗旱用的木龙、端阳竞渡的龙舟等。到近现代,“龙”的内容更为丰富。除上述种种形象仍在人们心目中留着深刻印象外,又有许多给人类带来种种好处的“新龙”被创造出来,如救火用的水龙,工业流水线的一条龙,企业横向联系的龙头等,也都加入了“龙”的行列。
今天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东方巨龙,应是一条改革的龙,开放的龙。改革要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开放要知己知彼,善于同外人打交道,都需要实事求是。所以,华夏赤子塑造出来的东方巨龙,总是长着四条粗壮的足,强劲有力的指爪。这样的龙,走起路来才能昂首四顾,独立自主,脚踏实地,履险如夷,改革和开放的两个轮子,才能滚滚向前,吉祥如意。
但是,漫长的历史既然使“龙”成了相当复杂的事物,其对人们的影响,恐怕也不可能单纯的好,副作用显然也会有种种。
有一种是腾云驾雾的龙。它往往躲在云雾之中,形象神秘。有时随云飘浮,忽东忽西。有时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有时刮起一阵龙卷风,飞沙走石。这样的龙历史上也曾出现,人民深受其苦。我国民间向来有“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故事,今天画龙,则宜着力画好这矫健有力、履险如夷的四足,却万勿画龙添翼,让它腾云驾雾起来。
还有一种感情用事的龙,也是常会坏事的。《续玄怪录》中有个李靖代龙行雨的故事,唐李靖将军出猎,寓食于灵山中,一日赶鹿迷路,误投龙宫借宿,适逢行雨“天符”到来,龙君夫人因二子俱外出未归,请李靖骑上行雨用的青骢马代为行雨,并告之曰,当马嘶叫时即取罐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一路上李靖均依所约,并无误事;但当驰至曾寄寓的山村时,心感村人厚待,以为滴水难救久旱,就连下了20滴。结果平地水深二丈,人畜庄稼全被淹死,龙君夫人亦为此遭谴,杖八十,血痕满身云。大约天公行雨也同人间基建投资相仿,须有宏观控制,才能下好适量雨,及时雨,万物可赖以苏息滋育。否则,如以感想或感情代替政策,对于种种违背宏观控制的东西乱开绿灯,就会产生种种恶性连锁反应,弊不单行。今日之代龙行雨者,亦当以“龙君夫人”之嘱为重:“慎勿多也”。
愿龙年吉祥如意。更愿此“龙”非为腾云驾雾的龙,亦非感情用事的龙,而是脚踏实地、步履矫健的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