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阅读
  • 0回复

“奶妈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3-01
第8版(副刊)
专栏:

“奶妈现象”
牧惠
科学发达到了今天,“出租子宫”、“代人生儿”已不成问题。据说,在“塑料子宫”中培育人,培育包括能在水中生活的“鱼人”也将要成为研究项目。当母亲的免除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之苦,看来日子不远了。
然而,也就是因此,到底谁是孩子的父亲特别是母亲,也就可能而且已经成为问题——前些时有报道说,美国发生了一桩替人怀孕的母亲同委托者为争夺孩子而打官司的事情。从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孩子应当是提供精子和卵子的委托人的;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十月怀胎者才是孩子的母亲。科学的发达,生产力的发展,无疑将对人们的道德、伦理等等观念有所冲击。
同这种现象接近的,要算奶妈。在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的孩子大都靠奶妈的奶水养大。李嬷嬷之于宝玉,赵嬷嬷之于贾琏,虽然仍是奴才,但分明比一般奴才连副小姐袭人在内也要略高一筹。虽然是卖嘴乖,凤姐在赵嬷嬷面前竟是“妈妈、儿子”地叫着,赵嬷嬷有着在脚踏上坐下“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的光荣。
当然,一般来说,这半个“妈妈”同那一位妈妈的身价是天壤之别;因此,也才有我这里所需要谈到的“奶妈现象”和“奶妈”们的牢骚。按文件规定,只有正、副研究员才有资格带研究生;但是,实际情况是这些正、副研究员要不是“奶水”不足,就是忙得无暇喂“奶”,那结果,是一些助理研究员实际上担负起带研究生的职责。他们自嘲为“研究生的奶妈”。他们的实际地位,也确实与赵嬷嬷们有类似之处。这种情况,恐怕不仅带研究生才有。一些颇有名气的教授,既是这份科学研究成果的牵头作者,又是那份研究课题的牵头参与人,那位“奶妈”,往往屈居名单中最后一位甚至变成一大串名字之后的那个“等”字。《文艺报》载:某知名人士经常参加一些高规格的艺术活动和会议,事前得有人给他准备文稿,事后得在报刊发表;“奶妈”代劳,不在话下,问题是,这些“奶妈”不仅无资格署名,连稿费也拿不到一文钱。至于官场中的秘书奶妈,则更是众所周知,用不着饶舌。
正如生活中的奶妈不可或缺,在某种情况下,“奶妈”代劳不能绝对排斥。事情怕的是过犹不及。即如秘书起稿,首长照念,自有一定必要;但是,如果级级如此,事事如此,那么,这位到底是“奶妈”还是“妈妈”,可就发生了问题:这位代喂婴儿的“奶妈”,同时还兼了十月怀胎,甚至那“精子、卵子”到底是谁的也待考,你这位“妈妈”同那位产儿还有什么(或还有多少)血缘关系?
在封建社会,奶妈是体面的奴才而称不上主子,在这一点上看,她们是值得同情的;可是,有没有值得警惕的奶妈?有。明朝天启皇帝的奶妈客氏,凭着奶妈身分,本人被封为奉圣夫人,儿子国兴当上了锦衣指挥。她同太监魏忠贤合伙专权,清除了异己分子太监王安后,“益骄横,设内操万人,衷甲出入”,把反对他们的选侍赵氏、裕妃张氏、冯贵人和成妃李氏、胡贵人等一批皇帝的宠儿先后矫旨赐死,最后连怀孕中的张皇后也被他们弄死。左副都御史杨涟列举魏忠贤、客氏二十四大罪,一大批人响应;但是,他们早已擅窃国柄,大权在握,那结果是杨涟等人被削职,最后是一大批大臣被他们严刑拷打死于狱中。明朝的灭亡,这位奶妈是出了力的。可见,“奶妈现象”并不是无足轻重的区区小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