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一则新闻爆出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01
第2版(要闻)
专栏:

  一则新闻爆出之后
  本报记者 高海浩
七届全国人大会议进入第四天出现的一个“高潮”,使并不为人瞩目的浙江代表团成了“新闻眼”:通过人大专门委员会人选时,在站起来发言的5位代表中,浙江代表就占两个。有趣的是,在报道发生在人民大会堂的这一幕时,报纸照片、电视图像又恰巧突出了浙江代表的形象。
“嘿,我们这里一下子爆出了轰动全国的新闻人物!”时隔两天后的下午,记者来到浙江代表团住地,几位熟人一见面就兴冲冲地说,仿佛要我继续分享他们尚未平静的兴奋。
其实,在人民大会堂“一鸣惊人”的浙江省侨联主席吴东侪、浙江医科大学教授钱礼,同属浙江代表团第5组。准确地说,这里才是真正的“新闻眼”。
此刻,第5组的讨论正在进行。记者刚到会议室门前,便听到激烈的议论声。只见钱礼教授站在那里说:“……这位代表怎么能这样讲话?太不严肃了。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可以同他辩论!”老教授显得很激动。
原来,新华社记者杨民青写了一篇通讯:《他们为何投赞成票》,反映了十位人大代表对28日大会的另一种评价。这本来是民主政治题中应有之义,是新闻从“舆论一律”走向反映不同意见的一种改革,但其中个别代表的发言过于激烈,使得钱礼教授有点激动。
“我也投了弃权票,这是因为我了解候选人。”
“对投弃权票、反对票,有些人可能还不习惯。”
“也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嘛!”
“这样的举手表决办法应该改一改。”……
代表们竞相发言。我突然发现:另一位“新闻人物”吴东侪没有在场。连忙找到他的住处,有人早已“盯”住他,正在对他进行采访呢。
“说实话,对那天人民大会堂发言后的结果,我真有些后悔。”吴东侪的开场白,使我感到吃惊。
“对发言我不后悔,我说的都是侨属们的心里话。”这位老华侨说:“我后悔的是,没想到这一讲,竟会出了名,说不定别人还以为我趁此机会出风头。真的,我以前很怕在众人面前讲话。”
看来,这位老华侨别有一番复杂心境。
吴东侪说:“那天会上气氛特别好,我很激动,只想站起来说几句就完了。不料,工作人员一定请我走到话筒前发言,还要我等一会再讲。一下子记者都围了上来,拍照、录像、提问,弄得我实在紧张。后来,连外国记者也来找我。”
最使吴东侪不曾料到的是,他的发言惊动了千里之外的老伴。看到电视里丈夫在发言,当晚,老伴就从杭州打来长途电话:“你怎么搞的,在人民大会堂哇啦哇啦说一通,以前的苦头还没吃够啊……”
尽管新闻界的报道使吴东侪始料不及,深感不安,但这位老华侨坚持说:“既然我是人大代表,就应该为侨属讲话,为他们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