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为心灵开渠引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18
第8版(副刊)
专栏:

为心灵开渠引流
柯灵
国际笔会上海中心先后编辑出版过两集《国际笔会作品集》,将世界各国部分笔会会员作家的作品,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在第二集的“卷头语”里,我曾说过如下的话:
“认识未知的世界和社会,特别是认识人,了解人,是一种美好的事业。因为这意味着,在各国人民之间架起了桥梁,为友谊、和平与发展架起了桥梁。而文学正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在第一卷的“卷头语”里,我还说过:
“我们和世界的隔膜太久了,各国人民渴望了解我们,正如我们渴望了解他们。友谊建筑于相互了解之上。”
“同样重要而更为迫切的工作,是把中国作家(特别是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使世界听到中国人民的声音,感受中国民族的脉搏。”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社会制度、政治主张、思想方式、宗教信仰、美感经验,但所有这一切障碍,都挡不住心灵的通道,挡不住人类携手走向远大未来的共同理想。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史对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这个容量极小的文集,是我们实践上述想法的试步。集中所收,基本上是上海笔会中心部分会员作家的作品(巴金先生是中国笔会中心会长,世界文坛熟悉的作家,因为他生活在上海,本书有幸收入他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浩瀚的文学作品中,这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广漠中的一粒沙。语言媒介也只是英语。但我们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是就上海笔会中心而言,广州笔会中心已经着了先鞭;听说台北中文笔会中心也有此举)。读者也许会通过这本小书,看到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中国人民如何生活、感觉和思索,以及他们的爱恨喜怒哀乐。
我们还希望,这种引流开渠的劳动,能博得海外热爱祖国的华裔作家,关注中国的东西方汉学家心许,给予慷慨的赞襄。果能如愿,那就太令人高兴了。
一九八八、二、二十三,于上海。
(注:这是作者为上海笔会作品英译本所写的前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