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小站上有个小小的文化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4-30
第4版(副刊)
专栏:

小站上有个小小的文化室
朱宏庆
发车的绿灯亮了,最后一趟客车隆隆驶出警冲标,夜幕悄悄而下,钢轨沐着星光伸向远方。山区小站的夜,显得有点冷清。
蓦地,嘹亮的小号打破夜的静寂,架子鼓敲出急骤的迪斯科节奏。循声进入站台旁的一个月亮门,只见电灯通明,人声鼎沸,打台球的、甩扑克的、玩乐器的、溜旱冰的……小庭院里就像大城市的文化宫那样热闹。
这是北京铁路局邯郸车务段和村车站,一个位于邯(郸)磁(山)线上的偏僻小站。
小站真小,站舍才十几间,每天只有两趟客车通过;小站真忙,峰峰矿务局的优质煤、闻名遐迩的邯郸瓷器,都在这里集散,运往全国各地;小站真寂寞,出门就是山,周围少人烟,连买块肥皂都要走十里地,一年到头也看不上几场电影。工人们,那些货运员、连结员、站务员、扳道员……大多十七八岁,正是贪玩好动的年纪,可太行山脚下这个小站上的单调生活却把他们憋坏了。下了班,没地方去,没事儿干,有人看着钢轨想心事,有人跑到山上去瞧烧香拜佛的,更多的人是关起门来喝酒,“哥俩好哇,五魁首呀……”时光就在划拳声中流失了。
来,大家动手,建个文化室,丰富丰富业余生活。团支部一号召,小伙子们可乐坏了。在邢景武、马瑞国、王新民的带领下,腾出了两间旧库房,又是刷墙壁、换顶棚,又是安电灯、摆桌椅。拉来山上的条石,垒个喷水池;自制了光滑的水泥板,铺起旱冰场;利用废料,搭出别具风格的小凉亭。他们又利用休息时间去邯郸买来棋、球和乐器、书刊、照像机等等。劈里啪啦——咚,一阵鞭炮响过,1984年初,文化室正式开张了。
文化室给山沟小站增添了生气,大家有了自己的文化活动场所。喜静的,下盘棋;好动的,打场球;爱读书的,组织了读书小组;还有自办的摄影、书法、美术展览……到了春季、夏季运输的繁忙季节,他们还到候车室演节目,向旅客介绍乘车的注意事项。
一些喜爱文艺的职工也有了驰骋的天地。譬如李安才,上中学时就会拉小提琴,在军队的几年里又学会了吉他等乐器。他组织几名青年工人成立了一个小乐队,大家凑在一起,一打,一吹,来段《铃儿响叮当》,一天的疲劳都飞到了九霄云外。小李自己作词谱曲的男声小合唱《夸夸我站新风貌》,还获得邯郸铁路地区优秀创作奖。青年工人袁国新,热情活泼,但小站枯燥的生活使他对工作无精打采。文化室一成立,他的热情来了,参加了小乐队,靠听录音学会了打架子鼓,工作起来也有了精神。现在,文化室已成立了学习、摄影、书法、美术、体育、缝纫等6个兴趣小组和青年安全生产研究会,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车站职工酗酒的少了,工作的劲头足了。去年,和村车站文化室被北京铁路局授予“优秀文化室”称号。
夜深了,文化室里仍是一片热烈气氛。一位年轻的扳道员跳起了别具一格的柔姿舞。那摇曳的太空步,那惟妙惟肖的机械式的动作,和大城市的演员比也不逊色。车站团支部书记杨庆怀和副书记李安才边晃动着乐器边对我说:“听说北京有支以铁路工人为主的‘蝙蝠’乐队,挺有名气,我们真想找机会和他们交流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