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北京市朝阳区家教学校答问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3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北京市朝阳区家教学校答问录
本报记者 段存章
星期天,校园一片热闹。学生的爸爸妈妈来上课。北京市朝阳区家教学校举办咨询活动,请全国模范班主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医院主治大夫、区教育局负责人,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
家长问:“如今社会上都喊人才重要,我们不明白什么叫正确的人才观?狭隘的人才观表现在那里?”
闵乐夫(朝阳区家教学校兼职教师):我和初中毕业生家长接触中,发现他们的“人才观”存在着偏差。他们忽视了两个变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孩子个性的发展变化。
一些中老年家长“人才观”是僵化的:横竖挤进重点高中,再朝大学进军。他们有个潜意识,中学六年固然辛苦,可考上大学,这一辈子也就“拿下来了”。一位老工人向我表示:“我家老大赶上插队,老二提早顶班,不把老三送进大学,我不甘心。不上大学,怎么叫人才呢?”
一些年轻的家长,把自己的期望当作孩子的愿望,把自己的兴趣当作孩子的选择,不顾孩子的学习基础和兴趣,一味“逼子考学”,十分积极地舍去孩子特长,驱赶他们走上“考重点高中”的窄路。
但是,也有不少家长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去年,一位母亲说:“我女儿表面看学习很好,不过是肯用功,记忆好,并不聪明,没什么潜力,再加上体质弱,我知道就是考上高中拚上3年,也得累垮,上大学也没戏。她报了护士学校,她文静、随和、细致,适合这种工作,可放弃大学,我觉得对不起她。”这个学生的父亲反驳道:“有什么对不起的?人才是各种类型的,也有不同层次,行行出状元。人尽其才,得其所好,就是幸福的选择。再说,咱女儿进入的是个实行终身教育的社会,我们得有个开放的大教育观。等她工作之后,接着上函大、业大、民办大学,脱产、半脱产,有的是机会念书,那时她身体也壮了,再学也不迟。”今年,这两口子遇上我,说:“孩子在护士学校如鱼得水,很有归属感,念得挺起劲。”
家长问:“现在孩子从家庭到学校,天天是分、分、分,真成了‘拚分三郎’,我们担心高分数,低智能,怎么办?”
全毅(朝阳区家教学校副校长):我们经常碰到这样问题:很多家长“望子成龙”,不惜一切代价。如有的家长承包了一切家务劳动,甚至连洗脚水都给孩子倒,只求他们学好功课,上名牌学校。有位家长给孩子订各门课程考分指标,而孩子因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惧怕惩罚,留下遗书,离开人间。
造成这种严重后果,有家长自身原因,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形成了严重的社会压力,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心身健康成长,还影响了教育改革的步伐,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因此,教育也应是多层次,多面向的。不一定唯有上大学才是出路,才是人才。千军万马过独立桥,势必使教育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不利于义务教育法的实施。
做为学生家长,更要根据孩子特点,发展趋向,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自身特长健康成长,不要把家长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孩子,给孩子造成巨大心理负担。
从根本上来说,能否认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危害是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的问题,是发挥人才还是扼杀人才的大问题。我国经济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各路人才的培养。我们愿和家长一起下大力气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家长问:“为了培养各种层次的人才,我们如何配合老师因人施教呢?”
管振家(朝阳区教育心理学会会员):我给你们介绍一件事:有位同学对钢琴毫无兴趣,而其父母都指望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家,逼着他天天练琴。孩子由无兴趣发展到厌恶,最后对练琴产生恐惧心理,以致偷偷地割断了手指!这个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教不得法,只会适得其反。事实证明硬性灌输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有趣的活动,设法从中受到启发,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才能有收效。不能从打骂、强迫着手,而应从培养训练他们的敏锐、感知、观察力、注意力、思维理解力、独创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入手。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成人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潜力,然后加以引导和开发,如若不顾学生特点和兴趣,一味按成人的主观愿望去培养、塑造,甚至采用硬性措施,让学生屈从,那么与其说是屈从,不如说是在摧残。如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说来说去,我还是那么一句话:改变观念是最重要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