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回到普通连队位置上——记“南京路上好八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5-3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回到普通连队位置上
——记“南京路上好八连”
新华社记者 陈湘安 吴东峰
昔日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如今已从繁华的南京路搬到了上海市郊。尽管离市区有几十里路,人们仍源源不绝踏着落英冒着细雨来到这里。八连的历史和今天,就像一部打开的教科书,令人久久不能掩卷。
传统的重负
翻开八连的历史,人们发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背负着传统的重负,像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传统是人创造的。但人却被传统缚住了手脚。
解放初,“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这支刚刚进入大上海的年轻连队表现出了人民军队纯朴的本色,代表了当时的时代精神。但是这种精神后来被不加变化地保持下来,有的已发展到十分荒谬的地步。
60年代,一名战士因买了香脂,被批判为反面典型,指责其“皮肤虽香了,思想却是臭的”。
70年代,八连用纸把南京路临街的窗子糊起来,怕香风吹进来。把墙上原有的镜子糊上纸,怕镜子照掉了“无产阶级思想”。一次,一名战士在劳动归途中唱起电影《上甘岭》插曲:“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立即遭到禁止,随后在全连大会上进行“教育”。部队按供给制度每个干部发一双皮鞋,八连的干部谁也不敢穿,上南京路要穿上草鞋,换上补钉衣。那种不同流合污的严肃神情使行人惊讶中感到多少有些现代幽默的意味。80年代,八连为了买台缝纫机是不是会丢了针线包的老传统一事,瞻前顾后,思虑再三,最后才放胆买进一台。到1984年,才对“吃得好,是不是丢了传统”问题在认识上有了新突破。20多年来八连的餐桌上第一次摆上了酒,那年的老兵成了八连第一批喝到酒的退伍兵。直到今天,八连门口的两口井打水用的“桶”,仍是用废篮球做成的。思路仍是“桶”的传统不能丢掉。
在八连的生活中,传统是最重要的内容,干部整日所想的,就是如何保持光荣传统,至于怎样开拓创新,则很少提及。常有为了一件小事是否符合传统,整月整年议而不决,谁都怕担上丢了传统的罪名。
时代的挑战
传统中非无精华,问题是怎样看待传统。八连不断在传统的阵痛和反思中前进。现在八连的干部战士外出时,喜爱穿上自己最好的军装。如果你到食堂里走走,就会看到每日的伙食也已丰富多样。
但是八连的廉洁朴素的作风并没有变。在火车站执勤中,八连查获出许多走私和违禁品,没有一人从中渔利。战士张立新查出有人携带大批进口烟,此人见周围没人悄悄提出送15条进口烟作为放行条件,碰了钉子,当场被送到有关部门。上海市电视机非常紧缺,按八连和有些单位的关系,搞点紧俏商品没有问题,但连队干部战士无一人这样做过。八连干部的眷属来队探亲,至今仍全部按规定吃饭,从不用公款加菜加饭。连队干部从不搞特权。
好八连已从繁华闹市搬到了平静的郊外,从一个特殊连队开始回到了普通连队的位置上,他们对许多问题正在进行思索。
在八连营房旁边的操场上,停放着某单位100多辆日本高级进口汽车。两年来买方无人问津,任凭风吹雨打,轮胎老化,部队还担负着警戒的责任。而在几步之遥的八连连部门口,有名的拾金不昧箱仍立在门前,连同那个上交一分钱的故事,多少显得有点讽刺意义。这件事在连队引起议论:一针一线有人抓,几千几万无人见。这种小生产式的近视和不受监督的权力带来的浪费冲击着干部战士的心。在支援上海华亭宾馆的工地上,八连从施工现场捡出了价值数万元的钢筋、水泥、完整的电动机及装饰材料等,受到工地指挥部的表彰。但战士们还看到的是,更多的材料来不及抢出,即被推土机轰轰隆隆推平埋掉。
一位八连所在部队的政委说,在八连的历史上,引人思考的事情太多了。是的,八连面临着新的挑战,八连正在思考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