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我国审计队伍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五年人均查出违纪金额六十八万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22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审计队伍忠于职守廉洁奉公
五年人均查出违纪金额六十八万元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王迎春)在改革中应运而生的我国审计大军廉洁奉公,维护国家利益,5年中,通过审计平均每个人查出违纪金额68万多元。
我国各级审计机构是从1983年陆续组建起来的,先后已审计40万个单位,查出应上缴财政的违纪金额近96亿元。他们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这支新的审计队伍能够坚持国家利益第一,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近5万名审计人员中,截至目前尚未发现一起利用审计职权受贿、贪污、讹诈等重大犯罪案件。据统计,已有近1/4的各级审计机关被当地党委和政府评为先进单位。审计署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队伍的作风建设,制定了《审计人员守则》。守则规定审计人员要“忠于职守、依法审计、廉洁奉公”。而一些地方审计机关则对审计人员的要求更具体。如河南省叶县审计局规定“五不准”:不准吃请招待、不准索取低廉商品和试制产品,不准收受贿赂,不准说情枉法,不准以权谋私。北京市审计局要求审计人员只能在被审单位的公共食堂吃饭。对这类要求,绝大多数审计人员都能很好地遵守。广东省龙川县审计局局长吴定绍,去年曾退回一个单位背地里送的300元“红包”,还拒绝了一个贪污犯送到家里的一个22000元存折;陕西省陇县审计局去年在审计一家林场时,人家主动廉价售给他们一立方米最好的木料,他们谢绝了。只有38人的上海市南市区审计局做过统计,1987年这个局共有27人次谢绝外单位送年货,有6人次谢绝外单位邀请的旅游,9人次不参加宴请,还有8人次谢绝购买优惠商品。
对审计人员来说,不仅要过好物质金钱关,而且要过好人情关。每审计一个有问题的单位,经常上下左右有人说情,甚至有人威胁利诱,如果坚持原则,那就要得罪人。但我国这支年轻的审计队伍,确实有一股坚持原则,六亲不认的劲头。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党纪国法,抵制了种种不正之风。原北京市门头沟区审计局长刘林,在审查一些单位送“红包”的问题时,发现收“红包”的名单中有他的熟人、朋友和老同事。他知道这份名单的重量,但他认为个人的交情事小,端正党风的事大。他如实向区委汇报后,作了退款处理。在审计案件处理中,他们还常常遇到当地上级领导的种种压力,但不少审计人员敢于坚持原则,不怕打击报复,坚持把应上缴国家的违纪金额入库。这些可贵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