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靠资金资源投入发展经济已走进死胡同 辽宁省提出科技兴辽战略设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3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靠资金资源投入发展经济已走进死胡同
辽宁省提出科技兴辽战略设想
本报沈阳7月30日电 新华社记者姜敏、本报记者蒋涵箴报道:在加速辽东半岛对外开放、振兴辽宁经济的关键时刻,辽宁省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科技兴辽”的口号。
一张薄薄的“本省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表”,使辽宁省的领导产生了压力感、紧迫感。最新提供的一份分析表明:辽宁在全国的经济位次正在不断后移,1979年之前,工农业总产值和江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10年以后,工农业总产值仅相当于江苏省的58%,由第3位退到第5位;工业总产值,1979年以前一直居第2位,仅次于上海,10年后,被江苏超过,由第2位降到第3位。
落伍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是依靠科技进步不够。辽宁的科技力量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潜力远远没有发挥;辽宁的高新技术起步缓慢,缺乏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在深化企业改革、开展租赁承包以来,没有把科技进步作为承包内容,有些企业的“短期行为”十分严重。由于不注重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
在最近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从省领导到来自各地的科技工作者一致认为:“科技兴辽”已刻不容缓,靠资金、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发展经济将是死路一条。
事实上,辽宁省近几年在农村实施的科技示范工程和在城市创办科技先导型企业,已经拉开了“科技兴辽”的序幕。1982年以来,该省以阜新、喀左、海城三个县(市)内的20个乡、100个村作为农业科学实验基地,把多学科的技术人才集中到这些点上开发应用,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经过三五年的努力,科学技术在这些地方发挥了巨大威力。这些基地近半数选在建国以来变化不大的贫困山区,现在有两个县的工农业总产值5年之内翻了一番,一个县增加了2.38倍。其中,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占40%以上,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力从20%上升到45%。贫困县依靠科技翻身的事实证明:“科技兴辽”是振兴经济的唯一出路。
在城市,“科技兴辽”最重要的环节是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1986年,辽宁省提出要在3年之内创建60个省级科研先导型企业,逐步改变许多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靠消耗大量资源来发展经济的状况。目前,这一活动正在全省普遍展开,有一部分企业正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科研先导型”转化。两年来,已有41个企业列入省级科研先导型企业,这些企业依靠科技增加的产值共计7.8亿,占总产值的34.4%。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