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忠州白公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7-31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忠州白公祠
田嘉
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于他被贬谪后的江州司马任内。此后不久,他于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升任忠州刺史。
忠州位于四川东部的长江之滨,据地方志记载,忠州在周代是巴国属地,秦朝置临江县,以后各代多次更名,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定名忠州。
白居易一到任,就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农民栽桑养蚕,开荒种粮,在短短的两年任内使历受兵荒马乱之苦的忠州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以致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忠州还四处流传着有关白居易的动人故事,而且,后人还在县城西郊的长江岸边,修建了一座白公祠。
据记载,白公祠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当时的知州马易为800年前的白居易之政绩和品德所感动,募捐修建了白公祠。
最初的白公祠有堂三楹,祀白居易雕像,堂后有醉吟阁三楹,周围广植柏、梅等,依山临水,气势恢宏。但历尽沧桑,几乎荡然无存。
四年前,忠县人民政府将白公祠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次年通过财政拨款和募捐等多种途径,筹集了数万元,将废弃的白公祠修葺一新。
笔者慕名到白公祠造访时,恰与忠县文化界的几位人士相遇。他们向我介绍了新修的白公祠,包括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内的政绩展览、白居易诗意画陈列室以及香山茶厅、月池、醉吟阁等。语间,他们请我品尝一种当地自产的麻饼。当地老百姓传说,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时,一位以卖麻饼为生的老妪因制作技术差,生意清淡,入不敷出,生活拮据。白居易出于同情和责任,首创了这种发酵麻饼的制作工艺,并向老妪传授。后来,这种麻饼越做越好,盛名远扬。因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故给这种饼取名“香山蜜饼”。
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内做了许多帮助百姓的好事,他在这里写下的120多首诗歌作品,如《木莲图诗》、《种荔枝》、《东坡种花》等,至今仍在忠州传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