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采取特殊政策 发挥宗教人士作用 宁夏少数民族教育稳步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09-20
第3版(专刊)
专栏:

采取特殊政策 发挥宗教人士作用
宁夏少数民族教育稳步发展
本报银川电 赴宁夏采访组报道:198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儿童的入学率达到84.3%,虽然还低于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的93.3%,但与1980年相比增长了18.9%。现在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回族学生共有266736人,占学生总数的25.8%。
少数民族教育在近几年所以能稳步发展,是因为区、市、县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一)对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的农村小学,全部免收学杂费和书本费。对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回族学生,给予特别补助。(二)办寄宿制回民中小学。1980 年以来,在固原、西吉、海原、泾源、同心、吴忠、灵武7个县市按重点学校的要求,办了7所寄宿制回民中学,77所寄宿制回民小学。中学生每月生活补助15元,小学生12元。(三)在银川一中、吴忠中学和固原一中三所重点中学增设寄宿制民族高中班,招收南部山区农村回族应届初中毕业生,女生占40%。民族班学生,发给助学金、补助费、烤火费、交通费和书本费,生活特别困难的,发给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这是为向高等学校输送回族学生的重要措施。(四)在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降低分数段录取,对南部山区实行定向招生;还从宁夏大学、宁夏农学院、宁夏医学院招收名额中划出20%,切块到南部山区各县和乐陶县,保证少数民族学生有一定的录取比例。(五)举办民族预科班。1981年起,宁夏大学、固原师专和固原民族师范学校设立民族预科班。在高考落选的回族学生中择优录取学生,经一年学习后成绩合格者转入本校学习,现在有700多人在大学学习。
调动民族宗教人士的积极性,在发展民族教育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自治区已有5个市、县成立了“民族教育促进会”,吸收宗教人士参加,共同研究民族教育问题。一些阿訇利用“主麻日”的机会向回族群众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有的宗教人士带头捐资办学,辞退在清真寺念经的学龄儿童少年,有的还担任了地方学校的名誉校长。同心县有200名阿訇在1984年利用聚礼的机会,从伊斯兰经典中找依据,宣传宗教不排斥教育的道理,动员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念书。其中120名阿訇还亲自动员1080 名弃学念经的学龄儿童回到学校。这一年,这个县的宗教人士送给学校各种学习用品8400多件,捐资5.5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