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盗窃集团—重庆橡胶业“技术交流研究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3-03
第2版()
专栏:

盗窃集团—重庆橡胶业“技术交流研究会”
卢云
重庆橡胶业的“技术交流研究会”,是一个打着“研究技术”的招牌来盗窃国家财产的非法组织。重庆全市九家橡胶厂都参加了这个盗窃国家财富的集团。两年多来,这个盗窃集团在承接军需部门和国营企业部门总值六百五十亿元左右的加工定货中,盗窃国家资财据估计最少在二百亿元以上。
“技术交流研究会”所“研究”的是什么“技术”呢?是如何腐蚀革命干部,如何谎报原料成本,如何估高原料用量和如何偷工减料等等。总之,是“研究”如何盗窃国家资财。
这一个盗窃集团的首犯是中南橡胶厂厂长陈维新
(已被捕)、经理吴中钦、利华橡胶厂总公司总经理兼重庆厂经理萧伯修、副经理王仲篪、厂长孙世泰(已被捕)。这五个人组成了这个盗窃集团的核心,他们的分工是:孙世泰精通技术,专司抬高估价,研究掺用劣货和偷工减料。为了买通小厂,使得在估价的时候不致戳穿高估成本的“真相”,在每次大批的加工定货中分出极少部分给小厂做,由吴中钦、王仲篪利用小厂向外争价。吴、王两人并设计腐蚀干部,使高估成本和偷工减料的阴谋得以顺利实现。陈维新、萧伯修便披上“民主人士”的外衣,合唱双簧,指挥全局,临机应变,不使盗窃的手段露出丝毫的破绽。
这伙奸商盗窃的具体办法一般是:在承接每一批定货时,“技术交流研究会”先开会“研究”盗窃国家资财的“技术”,由孙世泰拟好高估的价格,暗示小厂。在会商订合同的时候,孙世泰就漫天要价,其他小厂附和强调困难,叫嚣“成本高,做不到”。最后由陈维新出面讲几句冠冕堂皇的话,一方面希望政府照顾小厂困难,一方面希望“同业”重视“光荣任务”,用“政府如何扶持我们,我们决不应有暴利思想”来“说服”小厂。这时,陈维新把早和孙世泰决定下的估价拿出来宣读一番,小厂于是表示愿意接受陈维新的意见,和定货部门签订合同。这个估价的特点,不仅谎报原料成本(如主要原料的生胶价格高估达百分之五十),并估高原料用量(如把每万双半透明胶底的生胶需要量多估六百斤到九百斤)。
订立合同以后,各厂“研究”的“技术”即转向如何偷工减料,还要在表面上看不出来。一般的都是以次货充好货。如主要原料生胶以烟胶碎代烟胶片;以土硫磺代替升华硫磺;松烟代炭黑;粗脂酸代硬脂酸;甲种锌氧粉代特种锌氧粉等。议价时送的是标准样品,但制造时却连模子也偷偷地改了,以缩短尺寸和厚度。各厂和定货部门所订的规格都不使工人知道。做出来的鞋子从鞋底到鞋边,鞋面、鞋扣、鞋带都偷了工、减了料。
这个盗窃集团为了使盗窃进行得更顺手,还用各种卑鄙手段来腐蚀干部。吴中钦曾用八百万元买通了西南军区后勤军需部工厂管理处采购科的成本会计员黄克诚、陶志正。有些验货员也被他们收买。
不法资本家就以这样的所谓“技术”,从加工定货中盗窃了国家财富两百亿元以上。每一笔加工定货都是中南和利华两厂做得最多,在盗窃的数字中两厂共占百分之九十以上。上面的数字还只是国家直接受到的损失,间接的损失还无法估计。由于偷工减料,很多胶鞋在未运抵目的地以前,已经互相黏附成一团,成为废品;很多胶鞋穿上战士的脚后,不是尺寸不合,就是脱胶很快。
在重庆八十八个行业中,类似这样的以盗窃为目的的非法组织,已经发现了三十多个。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人们: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动。(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