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心态录——全国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追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大学生心态录
——全国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追踪
新华社记者 王正忠
由中国科技大学主持的一次全国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不久前有了结果,大学生们再一次表白了他们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记者追踪这些调查结果,在安徽一些大学进行了采访。
奉献与获得
合肥市“康妮”大学生咖啡馆里,记者和几位正在工作的大学生谈起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一位身材高大的小伙子坦然地说:“我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位在中国科技大学管理系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对记者说:“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在‘我为人人’的工作、劳动、创造中实现的;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正是体现了‘人人为我’。”他认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既离不开“我”的主观努力,又离不开“人人”为“我”创造的客观条件。
这位大学生很热心参加咖啡馆的服务工作。他自豪地说:“在为别人端咖啡过程中,我感到了社会对我的需要,这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全国万名大学生问卷抽样调查中,有50.31%的学生赞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15.83%的学生赞成“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只有少数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一位在安徽大学法律系二年级学习的女大学生说:“要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就得去闯,去实践。”
她说:“我觉得平平安安地度过自己的一生没有意思,曲折的人生道路可能更有价值。”
合肥市一些大学生每个星期利用课余时间到咖啡馆服务两次,每次工作4个小时。大学生们说:这样做不仅可以挣到一点钱,而且还可以了解社会。
他们说:与父辈那代光讲贡献的信念相比,我们这代大学生在某些人看来可能变得“自私”了些,总希望贡献能从个人的价值实现中体现。但这是对过去扼杀人的自身权益的一种反思。
一位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授认为,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讳言物质利益了,他们以人的需要来考察人生的意义,把重视物质利益同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溶汇在一起,这应该看成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需要与选择
毕业分配在大学生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选择。在中国科技大学,一位应届毕业生对记者说:“过去认为只有到大城市的科研单位,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现在认为,干实际工作才是最理想的选择。”
这位工程热物理系五年级的学生,在今年毕业分配前夕,给海南人才中心写了一封信,要求毕业时能到那里的一家企业或公司工作。
他承认,去企业或公司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实惠。
中国科技大学一位长期做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干部说:“现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的培养、重用,能否发挥自己的能力,对艰苦的工作条件已不太考虑了。”调查表明:有64.98%的学生认为毕业分配的选择标准应该是“能发挥专长,成就事业”。
改革使大学生越来越认识到祖国什么地方最需要他们。中国科技大学应用化学系一位三年级的学生说,去年暑假,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调查,和几位同学一道,帮助大别山区的岳西县酒厂进行了三项技术革新,节约技术费1万多元,使该厂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产品畅销全国。为此他很受鼓舞,因为“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他还有两年就要毕业。他表示:“到那时我可能去民办科研单位或者是一个乡镇企业工作。因为那里人才缺乏;再者,那里政策灵活,有利于自己特长的发挥。”
据问卷调查,有59.78%的学生持这一观点,希望毕业后能参加实际工作,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
道德之“我”见
记者:在生活中,你们的道德准则是什么?
一位学生说:“应以社会道德为准则。”
他认为在众多的人群中,没有一个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即社会道德),这个社会将乱了套。他说:“就是我们这个寝室也有个公约,晚上几点关灯,每天谁打扫卫生等。”
另一位学生回答:“道德准则是自己的良心。”
他认为,社会是由众人组成的,众多的个人信念才能汇聚成为大多数人所能接受和遵循的社会道德。他指着自己的心口说:“这里面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还有位学生说:“我以自己的感情为准则。”
他认为,道德的准则是人为的,约束个性。
记者:性爱关系是道德中一个敏感的问题,你们对大学生中出现的“未婚同居”如何看?
一位学生说:“只要真心相爱,就不必非议。”
坐在他对面的另一位学生表示不能接受这种观点。他说:“‘未婚同居’是一种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也不可能很幸福。”
据问卷调查,有51.62%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中出现的“未婚同居”现象是“道德上的堕落”,“双方都不够成熟”。
青春梦幻曲
关于大学生时代该不该谈恋爱:
在中国科技大学,一位已经有了两年恋爱历史的三年级学生说:“恋爱是人生的加油站,如果在大学期间找到合意的恋人就应该谈。”
他介绍,他和女朋友经常一道自习,一道解决学习难题,互相促进,并没有因谈恋爱而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据抽样调查,有70.51%的学生认为在恋爱问题上不要刻意追求,应顺其自然;也有11.73%的学生主张“晚点好,以免影响学习”。
一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认为,对大学生谈恋爱不要一味地去压,去阻止,而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过去,中国科技大学的学生手册中明文规定,大学生不准谈恋爱,近几年来,这所学校取消了这个规定。
据问卷调查,在男生选择女友的最主要的标准中,居10项答案前3位的是:“性格温柔”,“聪明能干”,“相貌出众”。女生选择男友的前3位答案是:“能体贴人”,“事业心强”,“聪明”。
在职业选择上,男生和女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他们中间的多数人认为自己未来的妻子(或丈夫)最理想的职业是:医生(或护士);高校教师或科技工作者;公司、企业中管理或技术干部。
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对1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大多数学生认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有所好转,人民政治热情大为上升;实行对外开放,“开阔了眼界,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全面改革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对现实生活中感到最不满意的是:“干部以权谋私”、“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人民代表基层选举走过场”、“领导干部的家长作风严重”等。
大学生们认为“保证公民选举权和罢免权的有效实现”、“废除干部终身制,改为聘任制”、“党政分开”、“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是政治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根除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保证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
希望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什么?在10项答案中最集中的几项依次排列为:“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消除各种不正之风”、“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行使各项公民权利”等。
调查证明,这代大学生关心国事的表现形式,有不少地方已经明显不同于过去。他们对于搞形式主义、空头政治没有什么兴趣,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更多地体现在对当前党领导的改革事业的拥护和参与上。在重大时事理论问题上,他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头脑,不轻信、不盲从、有主见,独立思考意向明显增强;在判断事物的是非性质,选择、决定自己的介入意识和参与行为的方式时,他们比较审慎,情感冲动减少。当然,他们中间也常常出现以偏概全、偏听偏信的现象。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