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现代中国诗的新变化——读日文版《中国现代诗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1-0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现代中国诗的新变化
——读日文版《中国现代诗选》
刘湛秋
在日本读者中间,中国古典诗的魅力是受到广泛承认的。不用说李白、白居易这些大诗人的诗,就是像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也广泛流传,以至引来众多日本朋友到苏州旅游寻踪,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经常被日本歌人吟诵。但是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尽管它在中国被看作划时代的历史变革,却反倒有些陌生。至于近三四十年的大陆新诗,译介更是寥若晨星。
当然,这种中国诗现象也不仅存在于日本,在欧美也大抵如此。我想,这有政治上的原因,历史的原因,也有艺术上的原因。现在,一个封闭的中国终于开放了。社会生活的开放对文学园地来说犹如阳光和雨水,最能催化文学的花朵。诗是文学中最敏感的一种样式,它无可争辩地率先闪烁出灿烂的光彩。因此,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读者,突然惊异地发现,中国的新诗大有变化,颇有看头,以往对中国大陆诗的印象和观念被重新洗刷了一遍。
这个发现是正确的。因为它符合事实,坦率地说,我们自己也有同样的发现,而且也是同样感到突然和惊异。这个变化虽然仅仅十年,但是其冲击力和扩散力相当迅猛,以至于使中国诗坛焕然一新,立于世界现代诗林而不羞怯。
人们习惯把这十年的诗歌叫做新时期的诗歌。那么,它在哪些方面展现出新的特点呢?
第一,诗歌摆脱了几十年的政治约束,回归到诗的价值本身。诗人开始从诗的角度去选择主题和题材,用开放的目光去观照社会和人生。由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近几十年的坎坷,使当代诗人在摆脱说教和颂歌的模式后重新审视生活,整个思路和题材大大拓宽,因而使其作品在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时有沉甸甸的历史感,在这方面,中国诗人的现实主义有其独特的民族色彩,与西方诗人对人类和现实的观察偏重于个人感觉不尽相同,中国当代诗人更多地提供了社会的体验,充满了深沉的反思。他们对社会问题的介入更直接,更大胆,尽管也未竟人意,但使诗歌充满了生气勃勃的力量。即使在创作纯诗时,也难于离开对社会的思索。当然,从某些方面来看,由于对中国特殊人文环境的陌生,其他国家的读者阅读这些作品有背景上的困难,但是其中的冲击力量、生活气息、开阔的视野依然会产生那种魅力。
第二,由于开放的窗口越来越大,当代中国诗人对世界的逐步熟悉,使整个作品的基调越来越具有现代意识的色彩。不仅在尚存的老一代诗人的诗中显露出现代感的端倪,尤其在中青年诗人中那种摆脱传统的意识相当强烈,他们所思考的问题也正是当代外国诗人所思考的问题,一些过去很少进入中国诗歌主题的内容,像现代的孤独危机感、性意识、人的心理变态、现代文明和人的关系、原始力量、对自由的新理解与追求等等,都有独特的开掘,而且带有东方古老中国的民族特点。这使当代中国诗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多元景观,以往那种单纯或者单调感开始消失。作为地球上共同生存的人,中国诗人新思维的对象和方式和西方既不对立,甚至差异面也很小。这里,还想说一点,由于中国人有灿烂的诗歌传统,中国人所具备的诗的悟性,所以观察和表现方式有独特的一面。
第三,诗歌的形式得到充分的解放,其自由度之大和创新的大胆是以往鲜见的。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除掉分行尚可算共同点以外,几乎没有一种统一的诗歌形式。中国古典的格律已与新诗无缘,“五·四”以来所建立的一些诗体也并不为每个人所遵循。创造内容的同时创造形式,这几乎已成了众多诗人所信奉的准则。个别的诗人,甚至对分行也采取了叛逆的态度,标点在诗中已不是语气的表示,而成为诗中的部分——或有或无。当代中国诗人对形式的新追求反映出他们思考问题的开阔性,也表现出他们诗感的敏锐和自由。
第四,在表现手法上进行多种尝试。以往中国诗坛袭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虽仍为部分诗人遵循,大部分中青年诗人已不满足这种单纯的表现了,西方现代派所盛行的意识流,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手法在诗中已习为常见,同时还在寻求建立中国自己的新流派,追求理性或纯感觉表现,提倡轻诗歌,或者提出反文化与反理性,或者追求生活流,或者有意制造朦胧,等等。在这种复杂的情势下,一部分读者对诗表现出困惑不解,另一部分青年诗人则希望有更大胆的突破。在一段时间内,流派和宣言之多达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
第五,诗歌的语言领域大大延伸了。由于中国诗歌传统悠远、地域辽阔,语言的丰富性是无与伦比的。当代中国诗人大都习惯与传统语言远离的态度。他们使用鲜活的生活语言,甚至翻译式的语言,但完全不管传统诗歌语言的要求。这样,当代诗的意象、节奏、音韵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一方面丰富了诗歌,另一方面也失去了传统诗的语言精凝性、音乐性。由于时间短暂和处于试验期,当代中国诗人还少有那种可称之为语言大师的代表人物。
从以上几个方面粗略分析可以看出,当代中国新诗有一股虎气,也可以说,进入一种真正的上升期。至于它最终能展现出何等风采,现在也难以定论。指出它的薄弱是并不困难的,指出它在蜕变期中表现出的某些模仿性也并不困难。但是,它已经可以提供出选择。不仅为中国人选择,也可能为外国人所选择。由于汉字的特别构成,它的视觉形象和它的音韵特别表现方式,经过翻译可能失去某些艺术上的光彩。我不懂日文,我猜想日文的传达也可能比英法文好些。但不管怎样,日本朋友通过这些诗行会了解到中国诗人在想什么,试图在诗中传达什么。这些诗行与他们所熟悉的唐诗有些什么变化。
十年,对历史来说,只是一瞬,对个人来说,是一段可观的生活,对诗创作来说算长还是算短呢?社会和个人往往是这样的,有时,十年干了很多事,有时,十年干不成任何事。中国的1976—1986这十年,可以说是干了事的十年。之所以能编出这样一本还可差强人意的诗选,也足以说明这一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