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狭小空间与博大胸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01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人情种种

大上海够“挤”的了,人口密度为全市平均密度七倍的露香街道更是拥挤不堪。在这里空间浓缩了,人际关系也浓缩了——
狭小空间与博大胸怀
当市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近2万人时,大上海可以一个“挤”字来形容。而在人口密度是全市平均水平7倍的南市区露香街道,人们感到了“挤”,也感到了狭小空间与博大胸怀的对比。
在露香街道仅0.32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居住着5万多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5平方米,其中两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就有600多户。老少三代同居陋室,十几户人家共用小灶间,比比皆是。
在这浓缩的空间,人际关系也被浓缩了。你家在板壁上敲打铁钉,稍一用劲,钉脚就会穿破我家壁纸;我家开录音机欣赏醉人的乐曲,也许就成了让你睡不着觉的噪音。家庭内,为了争得“一席之地”,父子反目、兄弟不和;邻里间,为了公用灶间时时迸发“寸土必争”的拉锯战。
近年内,精神文明的春风更加强劲地吹进千家万户,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正在形成。张家弄50弄32号5户人家共用一个灶间,原先各装一只灯泡,谁家偶尔拉错了开关,就会爆发一场唇枪舌剑的激战。今年春节,这5户人家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商量着装一只公用电灯,每月电费各户平摊。就这么一件小事,把5户人家的人捏到了一块。心劲合起来了,事情就好办多了。
“五好家庭”、“文明楼组”、“好居民”这些不起眼的称号,在这里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一家有难,众人相帮,在这里已蔚然成风。家住候家弄59号的孤老邵阿三患病卧床不起,一幢楼里的居民轮流帮她煮饭烧菜,换洗衣服。到了夜里,老太太只需用拐杖敲打床架发出求援信号,隔壁邻居就会闻讯赶来。
家庭小型化是一个趋势。这里也不例外。只是这个趋势受到空间的限制,一些分解了的家庭依旧朝夕相处,依旧需要和谐。潘家弄19弄1号,是一幢旧式石库门房,楼上、楼下住着祖孙三代16口人。80高龄的婆婆住在宽敞、通风的前客堂,五个媳妇对婆婆都孝顺,按月各给她零花钱,谁家烧了好菜,都要送上一份。婆婆生病住院,媳妇们轮流到医院陪伴照料。妯娌间也相亲相敬。
生活在这样拥挤的环境里,人们的最大愿望莫过于改善居住条件了。这里的300多户“特困户”已迁入新居,去年又有四幢高楼拔地而起。尽管上海的住房问题非一朝一夕能解决,住在这里的人们毕竟看到了希望。而他们更希望宽容与谦让的美德永驻人间。
 新华社记者 罗康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