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改七次厂名 换十任厂长 仍然产不抵债 靠市场引导 重有效供给 一年发生巨变 长春软装饰材料厂由穷变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8-12-25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七次厂名 换十任厂长 仍然产不抵债
  靠市场引导 重有效供给 一年发生巨变
  长春软装饰材料厂由穷变富
本报讯 记者李安达报道:建厂17年累计亏损275万元的长春市软装饰材料厂,今年一下变成了百万富翁。1至11月,产值达到1200万元,创利润208万元,交税金55万元,全员人均创利润4200元,名列全省纺织行列之冠,一举扭转了产不抵债的亏损局面。厂长华云秀说,他们靠的是市场引导生产,增加有效供给,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开发新产品。
材料厂是个只有493名职工的集体企业。这个厂从1970年建厂以来,17年换了10任厂长,产品由纺织品换机械加工,翻来覆去改了7次厂名,但企业仍不景气,到1986年,产不抵债,亏损150万元,已到了破产的地步。1986年新任厂长华云秀承包这个厂后,瞄准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他选准了投资少,见效快,市场需要量大,用途广国内尚属空白的第三代纺织品
“干式层压复合材料”,进行大胆引进和开发。这种产品,既是汽车、飞机、轮船理想的内部装饰材料,也可做箱包、家具、鞋等产品的高级面料,质地美观耐用,市场竞争力很强。这项80年代的先进技术,他们从引进到投产,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产品被评为长春市最佳优秀新产品。
为了尽快打入市场,厂长华云秀自己率领推销队伍,带着样品走遍全国,向各地用户介绍自己的产品,让用户试用。他们敢于保证,如果本厂产品质量赶不上进口的同类产品可以退货,达不到质量要求加倍赔款。质量赢得了信誉,心诚争得了用户,市场的大门很快就敲开了。今年有几百家国营、集体、个体的企业前来订货,全国已有21个省市的50个汽车厂、100多个制鞋和家具厂采用了这个厂的新产品。在今年11月的订货会上,两天就订出了286万平方米,超过了原定计划的两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