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为失明者争来光明——记人民解放军88660部队眼底病研治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为失明者争来光明
——记人民解放军88660部队眼底病研治所
本报记者 马鹤青
姑娘们梳妆打扮,常在眼睛上下功夫。人们表示决心,总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什么什么”。还有句文雅的话:“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可惜,这个“窗户”很容易损坏,很容易生病。眼睛有病很痛苦,病到双目失明更痛苦。我国的几百万残疾人,有很大一部分是眼病致残的。北京各医院在医治眼病方面花了很大力气,取得较好的效果,可是对有些眼病至今没法治好。一种称作“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眼病就很难医治。治不好,这种病还会引发出别的眼病。现在,北京各医院遇到这种眼病,医生只好说:“很抱歉,我们还治不了。”
眼病患者心急如火。他们让家人扶着到处奔走求医。“同病相怜”,病人们互相传告,说北京以北的南口镇有家眼底病研治所,能治这种眼病。
这个眼病研治所1986年才成立,由88660部队的军医们组成。这是一个很小的基层医疗单位。可是,这里的军医们相信人身上的病迟早总能找到治疗办法,小医院也应当敢碰疑难病症。他们默默无闻地潜心研究,总也不对外张扬。不张扬也没用。病人们得到信息,已纷纷来到这个小研治所的门口。开头,对病重的,军医们也感到为难。可是,人们摸透了解放军的“弱点”:老百姓有疾苦,又苦苦求你,你解放军就得想办法。有位名叫潘丽明的女工,得的就是那种难治的眼病,右眼0.02,左眼0.01,已属盲人范围。她一来到这个研治所,就下定决心不走,对军医们说:“我这眼,治不好不怪你们,只求你们试着治一治,兴许有希望!”军医们只好把她收下治疗。在西医方面,他们已经根据修瑞娟教授的微循环原理,摸索到一些治眼病的办法。他们又想到我国古典医书上关于“舒肝明目”的说法。人的肝脏同眼睛相去很远,既然“舒肝”就能“明目”,二者必有关联,就用舒肝的中药治病,见到疗效。他们又找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来调整代谢失调、改变机体免疫状态的办法,研究出中药系列处方,疗效更好。接着,军医们找到用针刺穴位、药物注射的办法,疗效也很好。西医办法和中医办法结合运用,治疗两个月,潘丽明眼前见到光明,“瞎子”不瞎了!潘丽明出院回家,视力逐渐恢复,生活全能自理。
军医们从这个病例中细细总结论证,发现单纯用西医办法,很难巩固治疗效果;单纯用中医办法,也难巩固;必须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才是探索治好眼病的最好途径。从1986年到1988年,这个部队的研治所总共收治各地的眼病患者1077人——不光是“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有“陈旧性中心性视网膜炎”、“病毒性角膜炎”、“视网膜动静脉阻塞”、“青少年真假近视”、“儿童弱视”等眼病,总有效率都在80%以上,有的达到100%。
消息在医学界传开。原先人们认为是“不治之症”的一些眼病,竟在万里长城下边这个小小的研治所里治好了。北京、上海的眼科专家张晓楼、李凤鸣、杨德旺、陈登堂、宋琛等,都热心地帮助这个研治所开展工作。谈起近三年医治眼病的历史,这个研治所的主任钮魁文上校一字没谈军医们下的苦功,总是热诚感谢指导过他们的专家。
消息也传到国外。日本的阿部鹤一先生眼病严重,在本国作了手术,效果不够理想,生活不能自理。他来中国,找到这个研治所,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两个月下来,视野扩大10度,生活能自理了。阿部鹤一先生手举一面绣着“真挚的友谊 高超的医术”的锦旗,向军医们深深鞠躬,感动得满面热泪。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女大学生嫒陆娜患“视网膜血管炎”,右眼已渐渐失明。她来到这个研治所两个月,也见到了光明。接着,又有美国人、马来西亚人慕名赶来治眼,都取得较好的效果。研治所对出院的上千名病人随访调查,病人大都来信说疗效巩固,有的正继续好转。
88660部队这个只有65位医护人员的眼底病研治所条件较差,经费有限,可大家齐心热心,决心继续研治,给更多失明者带来光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