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跳下马背去淘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1-02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跳下马背去淘金
本报记者 罗盘
三个名叫巴哈提的哈萨克族小伙子,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新疆阿勒泰市黄金公司唯一的采金船上。本来,作为哈萨克的儿子,他们传统的生活轨迹应该是马背、毡房、草原和羊群。但是,他们选择了与传统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工作,自愿报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克拉玛依金矿副矿长、采金船船长孟庆祝(汉族),把他们分别称为大巴哈提、巴哈提、小巴哈提。在采金船上的26名工人中,哈萨克小伙子就有10人。孟庆祝介绍说:“阿勒泰地区今年冰雪融化时,有一两千名哈萨克人下沟淘金。”
“72条沟(河),沟沟有黄金”,说的就是哈萨克族聚居的阿勒泰。“72条沟”只是个概数,这里实际上有100多条沟河。“沟沟有黄金”则一点不假,仅国民党统治时期,这里出产的黄金就至少有40余万两。阿勒泰地区的黄金开采,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
不过,黄金并没有使哈萨克人致富,大多数人仅仅解决了温饱问题。阿勒泰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毕业于中央党校的哈萨克男子汉阿汗说:“老一辈的哈萨克人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理想是肥美的水草、成群的牛羊,对淘金是不习惯的。”另一位当地同志向我们叙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哈萨克青年做了三年买卖,竟被长辈骂了三年。因此,淘金、卖金,似乎是难以想象的。我们溯切木尔切克河行走,只见两百余公里的河床上洒满淘金人,可是河边的牧民对河床上的景象却漠不关心。当黄金被外来的采金人带走、换取财富时,河边牧民的毡房里甚至缺医少药。
是贫困的压力,还是观念的更新?今天,不少哈萨克小伙子率先走进了淘金者的行列。在额尔齐斯河、却勒特河等大大小小的沟河里,只要有淘金人,就有哈萨克青年。哈巴河和克即河谷的哈萨克淘金人更多。哈萨克小伙子大多加入由内地人牵头组成的淘金队,部分人参加了地区和市里的采金队,也有不少人单打独干。阿勒泰地区矿产黄金办公室主任王俊荣(汉族)说:“哈萨克小伙子采金技术差一些,但是他们能吃苦,跟有经验的内地淘金人搭伙,产量比较高,赚的钱也多。”参加地区和市里组织的采金队的哈萨克小伙子,在每年6个月的采金季节里,每人大约可以采到一两黄金,合1200多元人民币。单干的淘金人所获较少,在劳合巴斯道和达伦落巴地区的几个淘金的哈萨克牧民,平均每人在一个采金季节里只能采到10克黄金,约合人民币380多元。不过,对草原上的牧民来说,300多元已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
为了既保护哈萨克人的牧场,又帮助哈萨克人通过淘金致富,阿勒泰地区制订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规定,规定不许在牧场集中地区开采,破坏草场者要交纳草场恢复费、组织单打独干的淘金人集体开采(去年已组织这些人成立了70多个淘金队)、划定淘金地段等等。去年进山的淘金人虽然比前年多了,但草场破坏情况已明显减少。
淘金人的生活相当艰苦,住惯了毡房的哈萨克人,下到河床后只能住地窖子。然而,对于淘金河里的哈萨克小伙子来说,淘金是他们的全部生活,也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希望。因此,他们工作的认真劲是无可指摘的。就说采金船上的三个巴哈提吧,小巴哈提才来两个月,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他的工作从没出现过失误。大巴哈提工作责任心强,已经当上了班长。船长孟庆祝悄悄告诉我,大巴哈提是副船长的唯一人选。巴哈提今年20岁,已成为一个岗位的负责人。我们踏上采金船时,他刚从挖沙地点回来,黑色骑士服和蓝色牛仔裤上沾满了黄色沙粒,头发里也满是沙土。他告诉我们说:“我们哈萨克族小伙子里,叫巴哈提的人很多,别的河床上,也有不少叫巴哈提的淘金人。巴哈提三个字,是哈萨克语‘幸福’的意思。”
哦,巴哈提,愿黄金给你带来“巴哈提”!
(附图片)
图为阿勒泰市唯一的采金船。 杨成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