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人们把分居两地的夫妻比作“牛郎织女”。你想了解他们的境况、倾听他们的呼唤么?请看——牛郎织女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3-01
第4版(社会生活·体育)
专栏:社会广角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人们把分居两地的夫妻比作“牛郎织女”。你想了解他们的境况、倾听他们的呼唤么?请看——
牛郎织女的喜与忧
本报记者 舒瑜
国家人事部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干部职工两地分居的夫妻有36万!
  这个数字首先表示了一种进步。1979年,我国夫妻两地分居的干部职工共100万。9年来,全国各级人事部门广搭鹊桥,使90万“牛郎织女”喜得团聚。夫妻分居两地——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夫妻两地分居问题的缓解,消除了一大批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没有后顾之忧,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了。张启然就是一个例子。他的妻子原在山东淄博市郊区当农民,而自己在外市工作。1982年,淄博市人事局多方努力,将张启然调到淄博市防疫站,并按规定为他的妻子办理了“农转非”,使这一对两地分居长达20多年的夫妻阖家团聚。张启然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他撰写出多篇有较高价值的学术论文,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免疫诊断试剂,并通过了省级鉴定。1984年,他被任命为淄博市卫生局局长,不久又被选为市卫生局党委书记。
张启然并不是唯一的幸运者。近几年来,山东省人事部门为解决干部夫妻两地分居问题努力提供方便,凡是夫妻分居的干部,不论分居时间长短,只要本人愿意到其配偶住地工作的,有关人事部门都不附加任何条件,随时办理调动手续。8年来,全省7.2万分居两地的干部夫妻团聚。1987年,全省分居干部所占比例由1979年底的9.3%下降到0.8%。
我国平均每年有10多万夫妻结束牛郎织女的生活。但是,从1983年以来,每年新涌现出的牛郎织女也近10万。这部分人中,有不少是近年从大、中专院校分配的毕业生。由于分配考虑不周,这些青年人一踏上工作岗位便唱起了“新婚别”。有的受“单位所有制”的束缚,流不出,动不了,其分居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还有一些地方制定“土政策”,为解决分居问题竖起新的路障。如有的城市规定,进一个户口收4万元。对于月收入才百多元的干部职工来说,就是不吃不喝,得熬40年才能凑齐这笔钱。即使单位掏钱,也是一项难以承受的负担啊!因此,夫妻两地分居成为“剪不断、理还乱”的社会难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夫妻是家庭的主体。夫妻分居两地,冷月孤灯独眠,很少享受美满婚姻的温馨和欢悦,是家庭生活的一种失常。它影响夫妻的依赖关系和感情寄托,产生工作和生活上的不稳定感。当事者失去平衡感情的良好机制,往往使婚姻走上风雨飘摇的艰难里程,夫妻离异时有所闻,性犯罪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诱发。家庭自然结构遭到破坏,家庭的教育和赡养职能大为削弱;有许多孩子因无人管教而走上歧途,有不少老人因无人照料而愁肠百结。
两地分居的干部职工,每年要享受一定时间的探亲假,并由国家支付假期工资和往来路费。按现有分居人数估算,每年国家要提供1000多万个工作日,相当于3万人长年不上班,若以每个职工每年创造7万元的价值来计算,再加上支付的车船费,国家每年要损失22亿元。这样,既消耗了国家资金,又损失了劳动时间,还带来交通的拥挤和秩序的混乱,对家庭、对国家都是不利的。
看看节假日前后的车站和码头吧。那散发汗气的熙熙攘攘的人流,折腾在母亲怀里的嗷嗷婴儿,售票窗前通宵不眠的长队,泪雨纷飞的亲人别离,备尝艰辛的长途跋涉……构成一幅幅多色调的生活画面。它,向全社会发出一声声呼唤:请给牛郎织女们更多一些关怀吧!
当然,谁都知道,要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需要有个过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