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我亲爱的丈夫——马海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05-31
第6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我亲爱的丈夫——马海德
苏菲
去年10月我亲爱的丈夫马海德突然离开了我们。共同生活了48年的夫妻忽然分手,这是多么令人难以忍受啊!8个月过去了,然而他的音容笑貌始终伴随着我,他对中国人民事业的献身精神永远激励着我。
1940年在延安,我们冲破了种种传统观念的束缚,终于结合在一起。48年的共同生活给我带来了多少欢乐,多少幸福,多少鼓舞,多少力量啊!
    (一)
马(在生活中我一直这样称呼他)出生在美国纽约州水牛城一个钢铁工人的家庭里。他的祖籍原是黎巴嫩人,他的父亲由于生活所迫14岁就到美国作童工,后来成为一名炼钢工人。那年头,一个钢铁工人的日子可不好过啊!马的家庭出身,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培养了他对被压迫人要求解放的意识。在他23岁那年,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事业,他排除万难,越过重洋,来到中国。后来由于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决心投身中国革命。经过宋庆龄女士的介绍,终于在1936年参加到中国工农红军的行列。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同中国人民同舟共济,经受了多少个风风雨雨啊!
在陕北,他的足迹踏遍了每个地方,为陕北军民治病4万余人次,他曾经就陕北的医药状况给毛主席写过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并提出如何改进的方案。毛主席十分赞赏他这份实事求是的报告,随后便任命他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卫生部顾问,可他不论走到哪里,都以普通一兵自居,谢绝了特殊照顾,更没有半点官架子。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忠诚,在1937年2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生活中的新篇章。进城后他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他除了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外,还经常运用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向全世界宣传新中国的成就,为我们赢得了许许多多的朋友。
不论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困难的时刻,他对中国人民的事业总是满怀信心。在10动乱中,他受到严重的冲击。他被误解了,受了许多委屈。当时也有些华侨和外国朋友承受不了这种压力,含着热泪离开了中国。我也曾悄悄地问过他:“现在情况这么乱,你动摇过吗?”他问指的什么?我说对党的信念。他坦然地说:“没有过,也不会有的。”他坚信党是伟大的,一个政党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能纠正错误,这就是伟大之所在。“文革”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他说:“你等着看吧,将来一定会被纠正的。”当有一些外国朋友被“保护”起来的时候,有一位朋友跑来劝他,带着老婆孩子离开吧。他气愤地说:“干吗离开呀,我热爱这块土地,我热爱这里的人民。”朋友说:“你爱中国,中国并不爱你呀!”他更生气了。瞪起大眼睛质问:“这是谁说的?胡说八道,那只是一小撮坏人搞的,他们才是真正不爱中国人民的坏蛋,我想他们的阴谋一定要失败的”。有一天晚上,他把我叫到房里,严肃地对我说:“万一也把我抓走‘保护’起来的时候,你不要伤心,我没有做过半点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我的心是坦然的,你可要放心,早晚会放我出来的。”马的性格是非常乐观,开朗的,而且很幽默。在10动乱高潮时,到处揪叛徒,把人的名字倒着写,并打上×,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进门叫我,苏菲,我又长学问了!中国字倒着写,打上×我也能认识了。说完看我脸色很不好,他也马上收起笑容:“是呀!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哪里来这么多叛徒啊?”这是值得思索的问题。当四人帮倒台时,他迅速地把消息去告诉路易·艾黎和米勒大夫,他们3人讨论到半夜。回到家里他还在不断的思索着,这一事件的意义,使他3天3夜不能安眠。
    (二)
他是一个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人,他常说,我现在必须争分夺秒啊!要充分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所以,这些年来,他一直抱病工作,在他看来,只有工作才能给他带来快慰,当他身体情况恶化的时候,他依然念念不忘处理防治麻风病的有关工作,就在他去世前一个月,他还忍受着病痛,召集云南、贵州等省负责麻风病工作的同志开会,研究同国外合作问题。在病床上,已经是病危的时刻,他还要求我为他读各地寄来的有关麻风病的材料和信件,当我把一封广东省的一所麻风病院患者联名写给马老反映他们每月只有12元生活费、天天吃白饭、连下饭的盐水都没有的信件念给他听时,我发现他的热泪在眼圈里转,既伤心又气愤,要我立即起草一封信致广东省叶选平省长,请他妥善处理。这时他正发着高烧,他用颤抖的手在信上签了名。其实此刻他的病情已经非常危急了,可他想到的还是别人,想到的还是麻风病患者,他像春蚕一样,要为中国人民的事业吐最后一根丝,把明亮洁白的茧留给人间,而后才肯休息的。
    (三)
他在工作上,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要求都十分严格,然而在生活上他从来也没有提过什么要求。他经常回忆在延安时那些既苦又甜的日子,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进城后,长年来他生活极为简朴,他很喜欢吃中国菜,馄饨、饺子、面条都是他常用的饭食。至于穿着更是随便,要想给他添一件新衣服或买一双新鞋真是太困难了。直到他去世前,他常穿的几件衣服也都是美国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强迫给他添置的。他不但自己一贯俭朴,也十分重视教育子孙节约,他经常要小孙子把寄来的书刊包皮纸保存起来,然后稍稍加工,就可以成为有用的纸了。在他看来,这样不仅是废物利用,而且是对孩子很好的教育。他总是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所以他的身教和言教对孩子养成俭朴的习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马不但自己生活俭朴,而且十分注意为国家省钱。他经常出国活动,绝大部分的资金是外国提供的。去年1月底,印度邀请他访印授予他甘地国际麻风防治奖,全部费用都是由对方提供。可是当时他的身体已很虚弱,一个人单独出去是很不适宜的,但他仍坚持要只身前往,不要我陪他随身照料,无非是想为国家节约一点钱,直到组织上决定我必须陪往时,他才同意。
    (四)
以权谋私,搞特权这些为当前中国人们所痛恨的社会现象,也是马最痛恨的。
近年来马为发展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以抱病之身在国外四处奔波,筹募了大量医药器械、药物、汽车等。有人对汽车分外眼红,从遥远的地方,带着大量的礼物,以汇报麻风病工作为名,来探望马。当他弄清楚这些人来的目的后,勃然大怒,素来待人温和厚道的马,霎时间简直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厉声地对来访者说:“该给你们的汽车,不送这么多东西也会分给你们的,不该给的,送任何礼物都没有用。”说罢,就下了逐客令,并亲自送他们出大门,怕他们在大门里留下礼物。这些别有目的的来访者只好灰溜溜地走出了大门口。
马把各国捐赠的汽车都分给了最需要用交通工具的基层麻防站。当一辆崭新的汽车分给某县麻风病防治单位时,被那县的某领导利用手中的特权把车子扣下了,这件事传到马的耳朵里。他在盛怒之后,感到一种痛苦,他决心要斗争,绝不容许一些手中有特权的人胡来,最后他胜利了。然而伴随着这一切,给他带来的却是一连串的不愉快的思索。他是一个忠实的、正直的老共产党员,他容不得这些丑恶现象。
    (五)
马不仅是一位好同志,而且是一位好丈夫。48年,他始终如一地爱着我,关心着我,体贴着我,我们在一起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
同他在一起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在一起讨论政治、文艺、国际问题,虽然在有些具体问题上,各有各的见解,但在所有大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每每是一致的。
他在事业上非常支持我,记得我们的儿子幼马刚刚五岁时,我因为要去东北拍摄《中华儿女》电影,需要八个月到一年时间,当时我是很想去的,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可说心里话,我又舍不得离开丈夫和孩子。但是马的决心很大,鼓励我去工作,要我尽管放心,他会把孩子带的好好的,并要每月给我寄一张孩子的像片。有一次他给我寄了一张孩子的像片,那已是深秋的季节了,可孩子穿的很单薄,长袖衬衣外又套了件短袖衬衫,衣服穿的很零乱。我看了照片心里很不安。正在这时我又接到马寄来的第二封信和孩子的像片。他说前信寄的像片是早已拍摄的,那时天气还不太冷,怕我看了心里不高兴,因此赶快补寄了一张活泼可爱穿戴整齐的孩子像片给我,他好像已经意识到了我当时读家信的心情。也许是电波的作用,不管相隔多么遥远,我们两人的心总是相通的。当然,任何人的家庭生活中总难免发生一些这样和那样的矛盾,这原是很自然的,每当我们闹小别扭的时候,他总是勇于做自我批评。所以不到一小时,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48年来,我们一直生活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像蜜一样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谁能料到,1988年10月3日9时25分,他终于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倾注毕生精力和满腔热忱的中国人民的事业。他留下了遗言要我们全家更努力地为四化献身,说这将是对他最好的纪念。鲁迅先生说:“俯首甘为孺子牛”,马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他像一头牛似的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事业,虽然他去了,然而我相信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安息吧,亲爱的!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你。国际进步人类也不会忘记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