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瓷都的绿项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03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开拓新的绿色事业

瓷都的绿项链
刘伟成
在瓷都景德镇的周围,有一条由30万亩用材林,11万亩油茶、灌木组成的绿色项链。经营这条绿色项链的就是江西省最大的国营林场——枫树山林场。
不知从何时起,密林深处不像过去那么安静了,枫树山热闹起来。除了人们劳动的欢声笑语和机器的轰鸣外,还有不少人,包括外国人来这里参观、考察。
枫树山何以热闹起来?这还得从1982年说起。
那年初春早暖,山花缀满了山沟溪旁,几挂长长的鞭炮在山谷的两间旧平房间猛然炸响,枫树山第一个企业婴儿——沪枫食品厂诞生了。清脆的鞭炮声,寄托了枫树山人新的希望。
从上海请来的三位师傅果然身手不凡,不到半个月,食品厂就生产出了色美味香的奶油梅花蛋糕、奶油拉花等10多个品种,日产食品200多公斤,食品厂沸腾了。然而当他们把辛辛苦苦生产的糕点恭恭敬敬地送到市内国营食品店,迎接他们的却是一盆凉水:“砍木头的,也来做糕点。要卖?摆地摊去吧!”
枫树山人还真有点犟劲,摆地摊就摆地摊。第二天一早,食品厂16名职工一齐出动。挑担推车,装上满满的糕点,扯起赶做的印有枫沪食品厂字样的彩旗,市内市外,四处摆摊设点。仅一个上午,200多公斤糕点就销售一空。
枫树山人终于冲开了封闭多年的山门,第一次迈出了林业办工业、林业办商业的步伐。仅仅半年时间,他们的食品厂就推出了40多个花色品种,日产糕点增加到450多公斤。
改革并非坦途,它就像枫树山林区的小路一样坎坷不平。
继食品厂之后,枫树山林场又相继办起了眼镜厂和羽毛厂,结果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经验不足和产销不对路等原因,不到半年,两个工厂便先后夭折……
但是,枫树山人并没有被挫折吓倒。
在全场干部大会上,场长沈根度慷慨陈词:“工厂我们还要办,不仅办一个两个,要办七个八个甚至更多,但要增加科学头脑,增加管理知识。”
时隔不久,枫林瓷厂、木材厂……一个个场办企业就像一只只满张风帆的航船,奋争在商品经济的大海中。
别看这些人过去都是成天与山林打交道的“土包子”,办起厂来,还挺会“钻空子”。景德镇瓷厂强手如林,然而人们争相干大的,一些利少的茶杯、饭碗之类的“小玩艺”,却很少有人看上眼。枫树山林场瞅准了这一空子,果断地投资10多万元,办起了枫林瓷厂。
一个月内,仅20多人的瓷厂就生产出了饭碗和青花双龙茶杯500多担,产品迅速在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的少数民族地区打开销路。瓷厂越办越红火,产值和利润一个劲地上升,职工收入月月增加,成了枫树山人平收入最高的一个厂。
1988年的夏天,全省林业多种经营会议在枫树山召开。代表们游览了枫树山崛起的工业城:
在总场场部周围,排列着枫树山的无线电元件厂、木材厂、瓷厂、工艺厂、汽车运输公司、林贸公司、食品厂和森林公园。几位60年代到过枫树山的干部见到眼前的情景,都连连说,变了,变化太大了。
如今的枫树山,已是财大气粗。然而他们没有忘记林业这个主业。以工养林、促林,林业也兴旺起来。枫树山现有的近30万亩人工林的蓄积量,价值达1.8亿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