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井下“小老虎” 陈登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0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井下“小老虎”
  陈登明
新华社记者 刘谓福
他刚从井下上来,一身泥水,满脸憨笑。大个儿,大块头儿。他就是陈登明,淮北煤矿猛虎掘进队队长,全国煤炭战线闻名的“小老虎”。
陈登明21岁来到这个队当工人。他体壮力大,更不惜力,月月出满勤。在井下,他常常是丢下风钻就去开扒矸机,丢下扒矸机就去推矿车,一刻也不闲着。推矿车,队里安排是两人推一辆,他主动要求一人推一辆;三人合抬的棚梁,他一人扛起就走;砍棚子,别人一班只砍七八个,他一班就砍20多个。他每天都是一身干衣服下去,一身湿衣服上来,流淌的汗水就像雨珠似地灌进长统靴。因此,大家便送他一个“小老虎”的美称。
十八年来,“小老虎”先后当了班长、副队长、队长,多次被评为淮北市、安徽省、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去年4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最近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他职务升了,荣誉多了,但那股“虎劲”没有变,仍然保持着工人阶级本色。
他常说:“干部,干部,就要先走一步;干部能吃苦,工人才心服。”他天天坚持跟班劳动。有时队里其他干部因事外出,他就主动一人跟两班。遇到危险的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在朱仙庄矿南大巷施工,地质情况突然变化,“冒顶”几十米,并伴有每小时30多吨的淋水,如果不及时抢修,大巷随时都有塌掉的危险。这时,陈登明二话没说,凭经验找了个比较安全的角度,顶着哗哗掉落的矸石冲了上去。又有一次,在临涣矿西二采区施工,由于斜巷坡度大,距离长,爬一趟上坡,人就累得腿发软。“小老虎”再振虎威,天天在现场指挥大家攻难关,有时一天要爬上爬下七八趟。在不到四个月的施工期间,他的胶靴磨坏12双。
“小老虎”不光有股拚劲,还有股钻劲。他原来文化水平不高,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他利用一切机会学文化,废寝忘食攻读《井巷工程》等专业书籍;当了队干部后,又学习科学管理知识。现在,他是队里公认的掘进技术权威。“小老虎”带领全队熟练掌握了13种掘进新技术、新工艺;还首创“双循环工作法”,促进施工管理、技术管理科学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队人员减少50%,而“进尺”却年年提高。这个队已连续12年蝉联国家等级队。
“小老虎”哪来这么大的劲?我问他。他答道:“其实也没啥。俺只是想着快打井,打好井,早出煤,多出煤,好支援国家建设。”这朴实的话语,字字掷地有声,道出了“小老虎”的理想和追求,也道出了他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