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耕耘在软科学领域——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耕耘在软科学领域
——记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铁铮
前些年,当有人怀疑“中国共产党有没有科学的决策理论”时,一批学者旗帜鲜明地作了肯定性的回答。他们用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研究我党历史上重大决策的成功案例,进而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科学”的主张;他们参照概率论思想,总结我党的“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之比”的宝贵经验;他们假手模糊数学,阐释我党人事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尝试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人事系统工程学。
这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理论新军,来自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这个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已经汇编成大型百卷丛书《交叉科学文库》,在国内外广为流传。
他们的软科学报告日益受到党政决策机关的重视。
这个研究院培训的成千上万的中高级干部,在全国各级领导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形成健康的政治“小气候”
建院伊始,这个院就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到了一切工作的首位。从院领导到科研人员,形成了一种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氛围。
在培训干部时,他们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现代决策理论与中国具体经验相结合,更新观念与继承革命传统相结合”的方针。
当有人借宣传新技术革命之机散布资产阶级观点的时候,这个院的学者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两位教授组织撰写了《大杠杆》一书,抨击《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的错误论点。一位学者主编了《谁是未来世界的强者》一书,公开表明了我国学者对新技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当年邀请方励之讲课曾为时髦,院里合办讲座时坚决地否定了请方讲课的意见。在春夏之交的动乱期间,全院坚持正常工作,交通中断时,不少同志步行两三个小时来上班。
探索高能低耗的科研体制
“小实体、大弹性”,是这个院办院的秘诀。科研组织活动中,他们采取柔性原则的自组织形式。该院建立的62个研究所的所长,均是有较高知名度的本学科带头人,少数专职,多数兼职,实行“资金自筹、课题自选、人员自聘、责任自负”。科研人员的自愿组合,减少了内耗,即使产生了,来去自由也容易克服。课题是科研人员自己争取来的,创造冲动强,效率也高。
这种新型的科研体制激发了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社会系统工程所成立不长时间,就写出了《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等理论专著,还组织全国50余名著名专家为鞍山市完成了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专家咨询和论证工作。思维科学所建所一年,推出了《文艺思维学》、《思维科学》等8本专著。台湾法律所成立后仅一个月,就在国内率先拟订了《两岸人民关系法案》,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研究院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了全院专家学者的智慧,编制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100多个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中与社会、经济直接相关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好评。
研究院刚刚成立时,国家只拨给了少量开办费,连院里定下的重要课题也缺少经费。科研人员克服困难,坚持开展工作。科学学研究所率先在《瞭望》周刊、《科技日报》和《北京科技报》上发布的我国科技界《学术榜》,是从美国《科学引文索引》中调出来的科学计量学指标。他们没用院里的经费,四五个人苦战了20多个日日夜夜,用手工统计出来了所有的数据。在研究海南发展战略时,许多老专家和中青年学者一样,连续几个月利用节假日和晚上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
面向改革开放的大舞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当代社会主义最伟大的实践,为中国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研究课题。因此,各所的选题均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
“城市居民生活指数的调查”、“债务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妇女就业问题研究”、“温州地区国营大企业的对策研究”,都对准了社会的焦灼点,为解决我国的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今年该院确定的四大课题,都是我国目前治理经济环境、深化改革中亟需突破的课题。
发展交叉科学是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该院走在我国交叉科学、软科学发展的潮头。全院62个研究所绝大多数都是交叉科学研究所,专业覆盖了几十门交叉科学,承担的许多重大课题和取得的重大成果均属于交叉科学的范畴。这个院开创了领导科学、科学能力学、政治科学学、社会物理学、潜科学、科技传播学、模糊决策学、政府经济学、医学社会学、文化动力学、安全科学等新兴的交叉科学研究。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龄刚满两岁。该院院长田夫是一位从事科技管理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他有一个宏愿,就是在有生之年,要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创立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管理科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