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科学的思想方法帮你反思——再同大学生们谈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1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科学的思想方法帮你反思
——再同大学生们谈心
清华大学 宗元
新学期开学以来,广大同学通过学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和有关材料,对50天的风波进行回顾与反思,思想认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有些同学还未完全从当时的偏激心态中解脱出来,仍存有某些迷惘和困惑。这也是正常现象。这些同学之所以在风波中迷失方向而且至今一些思想“扣子”还解不开,除了立场尚未真正转变之外,他们的思维方式也有诸多偏颇。因此,努力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对于分清是非吸取教训也是很重要的。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告诫我们:“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而有些同学在这场风波中对事物的认识恰恰犯了此“忌”,而且显露得相当充分。这是同学们头脑发热、受骗上当、做出错事的一大原因,值得认真记取。
切莫成为“发疯的钢琴”
主观性,就是不知道用唯物的观点客观地看问题。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曾从狄德罗的著作引来一段话以讽喻主观主义:“有过一个发疯的时刻,有感觉的钢琴以为它是世界上仅有的一架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列宁全集》第14卷第26页)由于多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等错误思潮的毒害,一些同学的头脑中滋长了唯我意识和主观主义,并在50天的风波中膨胀起来。他们在这个“发疯的时刻”,就像那架钢琴一样,以为自己就是一切,而一切都包含在自己的主观里,认为自己发出的声音代表了宇宙的全部和谐。因此,只相信自己的主观感觉,而不管这种感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只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而不管这种意愿会带来什么客观效果;只爱听顺耳之言不愿听逆耳忠告,而不管是恶意煽动还是真心爱护;自己怎么说怎么干都觉“有理”,而不管这些言行是否合法,如此等等。这种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外部信息有很强的选择性,排斥一切不符合主观感觉的信息,只选择符合主观感觉口味的信息,好像一个“自我设计”的“怪圈”,把自己的思想认识禁锢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形轨道上,无法冷静、理智、客观地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丧失了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当《人民日报》“4·26”社论一播发,有些同学一听到“动乱”二字,就马上条件反射似地认为是针对广大同学的。他们当时的思维逻辑是:因为我主观上不想搞动乱,所以客观上就不存在动乱,因此社论说要“反对动乱”我就要反对社论。尽管此后党和政府多次说明,搞动乱的只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一再肯定绝大多数同学有着善良愿望,但他们就是听不进去。他们只相信自己先入为主的“第一感觉”,连社论究竟是怎么说的也不愿仔细地看一看,只跟着自以为是的“感觉”走,怎么能不犯错误?人们要想正确地认识世界,取得工作的胜利,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而主观主义的思想方法,则是主观脱离客观。在我党历史上发生的几次右倾或“左”倾错误,从认识论上讲,都是以主观与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分离为特征的。所以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把主观主义看作“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同学们通过学习历史,对主观主义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造成的危害是有所认识的。但遗憾的是,不少同学并没有以史为鉴,反而崇尚于近几年泛滥起来的那些宣扬唯我意识、主观主义的荒谬观点,不知不觉地让这个“大敌”钻到了自己的头脑里,又在这场风波中反映在自己的言行上,以至犯了错误。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国宋代文学家苏轼写过一首著名诗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写景入笔,却生发出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可以用来说明认识上的片面性。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场风波来势凶猛,变化急剧,几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情况异常复杂,就好像云雾缭绕的庐山一样,只从某个侧面、某个角度去看,都不能观其全貌。不少同学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看不清这场风波的实质,恰恰是由于他们被卷入其中,“身在此山”,当事者迷。他们被动乱的狂潮和反动的宣传所包围,只能观察和感觉到身临其境的一个很小局部,看不到全局的情况和复杂的背景,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陷入片面性。比如,一些同学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绝食或静坐,成天听的是“高自联”的造谣广播,看到的是周围的人群,信息单一,视野狭窄,时间越长,受毒越深。他们在这个局部的“小天地”里,既无法看清敌对分子策划长期占领天安门广场的恶毒阴谋,也感受不到全国各族人民对这种“占领”的强烈义愤。结果自以为是投身于所谓“轰轰烈烈的爱国民主运动”,实际上却浑浑噩噩地被动乱的组织者当作了政治要挟的“人质”。只有当他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这场风波酝酿、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了解了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复杂背景,才可能从全局的高度看清这场风波的性质和兴风作浪者的“真面目”。正如一位同学在反思总结中谈到思想方法时所说,“看来要认清这场风波的性质和自己的弱点,需要‘从车子上跳下来再爬上去’”。意思是只有从动乱这辆“车子”上跳下来,才能看清它的动乱轨迹;只有“再爬上去”,即把自己“摆进去”,才能认识自己的问题。这种既从全局又从局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就克服了认识上的片面性。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那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在竭力吹捧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同时,抓住局部的、个别的现象竭力丑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尽量夸大的唯心主义的片面手法欺骗了一些青年学生,使他们对党和社会主义失去信心,滋生了崇洋心理和离心倾向,以至在这场风波中被动乱的组织者牵着鼻子走。正如有的同学所说:“这几年我们满脑子是社会的弊端,两眼盯着社会的阴暗面,这就必然要犯错误。”
被表面现象和假象蒙住眼睛最危险
不少同学看问题往往简单化、表面化,不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在这场风波中,有些同学带着偏激情绪“跟着感觉走”,粗枝大叶地看到一些表面现象,有些还是假象,就妄下结论,甚至对荒诞离奇的谣言也不加分析和印证,就盲目地相信和传播,糊里糊涂地“跟着谣言走”。殊不知,感觉只能解决现象问题,“假象会蒙住眼睛”,而谣言足可以“杀人”。特别是当敌人给人以假象而把真相掩盖起来的时候,更容易上当受骗。比如,当动乱的组织者4月22日施行“哀兵”策略,搞所谓“长跪请愿”;4月27日游行突然变更口号;5月19日在事先知道要戒严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宣布停止绝食等花招下,不少同学就被假象所蒙蔽,看不清他们“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险恶用心,更看不清这场斗争的实质,反而把责任推到党和政府身上。这说明,如果对所看到的各种现象,不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就很难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本质是指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现象是指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外部联系,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和现象是统一的,但现象毕竟不是本质,本质和它的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假象则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歪曲的、颠倒的表现。在今天仍然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社会里,要认清重大社会事件的本质,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较易认识到这场动乱和随之发生的反革命暴乱,实质上是以推翻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罪恶行径。同样,只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才能看清方励之、严家其、吾尔开希之流卖国求荣的反动嘴脸,看清他们竭力鼓吹的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资产阶级本质,也才能理解他们堕落成为民族败类的必然结局。应当承认,这些年来我们的宣传工作对于阶级斗争观点、阶级分析方法讲得太少了,而诸如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与“融合”等抹煞阶级斗争的观点却泛滥起来,这就使得很多同学阶级观念淡漠,敌情观念消失,不知道阶级分析为何物。以至于在这场风波中,不少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阶级斗争和明火执杖的阶级敌人视而不见,麻木不仁,反而把“高自联”的坏头头看作学生的“领袖”,把方励之、严家其等人看作是青年的“导师”,结果,被他们“领”向了动乱,“导”入了歧途。这个血的教训永远也不能忘记。
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把智慧的钥匙
上述关于主观与客观、全局与局部、本质与现象的简要论述,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常识。这些常识同学们在高中和大学都学过了,考试成绩也许都不错。但是毋庸讳言,不少同学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死记硬背一些概念,考试一过也就“还给老师”了;即使还记住一些条条,也不会或不打算运用。再加上这些年泛滥起来的一股贬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思潮,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冲垮了不少学生的思想堤防。这样,他们在现实斗争的考试中“不及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科学、最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它可以指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根本,在变幻莫测的事物发展中把握方向,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中找到解决的途径,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写过一篇题为《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载《哲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谈了自己的切身体验。他在文中说:“我在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期间,没有好的机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在工作中,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了几条治学应该注意的东西;如看问题应找什么角度,碰了钉子又如何办等。当时还自以为这是我的心得。回到社会主义祖国后,有可能认真学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了,才发现我的那几条治学心得,比起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就好比大海中漂着的几个小水泡,算不了什么!”接着他详细地论述了什么是智慧以及如何从智慧的本质上去探讨培养智慧的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途径。他的深切感受是:要有智慧就必须懂得并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观察分析客观世界的事物。但愿同学们能读一读钱老的这篇文章,并从中受到教益和启示,从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样,既可以在阶级斗争中辨别方向,分清是非;又可以在工作和研究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对于青年同学们更好地“做人”和更快地“成才”都是大有裨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