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达契亚”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1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达契亚”精神
本报记者 曾坤
“达契亚”是罗马尼亚国产的一种小轿车牌号。来到罗马尼亚,令人触目、给人最深的印象之一,莫过于那满街奔跑的“达契亚”。
不管是私人小车,还是公家的小车,全是“达契亚”牌,不论是共和国总统,还是普通老百姓,都乘坐的是“达契亚”。简直让人觉得,全国的小轿车除“达契亚”以外,似乎再无别的牌子的车。后来一打听,果然如此。现在全国拥有的小轿车中,99%是国产的“达契亚”;全国150万辆私人小车中,几乎是清一色的“达契亚”。风趣一点说,把罗马尼亚装上轮子的,非“达契亚”莫属。“达契亚”真正成了罗马尼亚人生活的一部分。
可是,在当代小轿车的潮流中,“达契亚”不论其档次及现代化程度,都只能归入普通型大众化车的行列。我曾问陪同我们的《火花报》同志:
“为什么不进口一些小轿车?”答曰:“‘达契亚’还向许多国家出口呢!”据了解,每年罗马尼亚出口的“达契亚”上万辆,不但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还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出口。“达契亚”为何受到罗马尼亚人民如此青睐呢?后来,当我们了解了罗马尼亚整个运输工业发展概况后,我们才明白,“达契亚”不仅仅是罗马尼亚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罗马尼亚人民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精神的生动写照。
罗马尼亚小轿车工业,是靠引进技术发展壮大起来的。“达契亚”牌小汽车的生产技术,最早是从法国雷诺汽车厂引进的。经过消化、吸收,最后完全变为自己的技术。
今日的“达契亚”牌小汽车,已经是彻头彻尾的罗马尼亚产品。罗马尼亚人将它起名为“达契亚”,其寓意是深刻的。罗马尼亚人的远祖是达契亚人,他们在公元前70年建立了自己的达契亚国,并创造了辉煌的罗马尼亚古代文明。今天的“达契亚”代表了罗马尼亚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象征着罗马尼亚民族自尊自爱的高尚追求。确切地说,罗马尼亚整个汽车工业都是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的。
目前,罗马尼亚全国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种类型的车辆,如公共汽车、卡车、越野车等,基本上都是国产货。所以,面对本国独立、强大的汽车工业,罗马尼亚人怎能不为拥有心爱的“达契亚”车而骄傲呢!
罗马尼亚在发展自己的运输工业时,始终坚持勤俭建国的方针,所生产的汽车都属节油型的。像“达契亚”小轿车,其特点就是省油、小巧,这些都是从节约有限的能源这一国情出发。罗马尼亚生产的汽车均无空调装置,绝不是在技术上生产不出来,也不是不需要,而主要是从勤俭节约考虑,不追求豪华奢侈的消费,更不作超出国力的攀比。罗马尼亚除了在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刻意求精、求俭外,还尽可能保存了一些现在一般人看来觉得过时,但却省钱、实用、方便的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车顶棚安装有两个大煤气罐的公共汽车。这些即使在繁华的布加勒斯特市也随处可见。
另外,罗马尼亚建设自己地铁的经历,更具说服力。罗马尼亚建设地铁的历史,始于本世纪70年代,当时世界上已有118个地铁系统。是引进,还是自建?罗共中央一锤定音:外国技术可借鉴,但要靠自己的力量来搞!许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在考察了国外15个地铁系统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出符合本国国情的地铁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起布加勒斯特的地铁系统。从1975年第一道8公里地铁建成通车,到今年8月第五道10.4公里地铁建成,共建成60公里长、双线、38个车站的地铁系统,提前一年完成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任务。
我们参观布加勒斯特地铁时发现,从地铁的指挥系统到整个隧道工程,完全采用的是当代较先进的技术设备。然而在机车、车厢的设计制造上,却处处体现出节俭实用的原则。车厢容积比其它国家的要大,载客多;车厢内设备精致但不豪华;车站建设壮观但不奢侈,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达契亚”牌小汽车,在它们身上,似乎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罗马尼亚人赋予它们的“达契亚”精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