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自古英雄出少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2
第1版(要闻)
专栏:

自古英雄出少年
本报评论员
怎样教育孩子,是成年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其实,孩子也时常为大人、为全社会提供学习的榜样。当年,英雄少年刘文学、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曾脍炙人口,激励一代少年儿童的成长。今天,团中央、中国少工委等部门联合评选出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尤其是其中已经牺牲了的赖宁同学,就是能给人们许多教益的好孩子。
赖宁只活了14个年头,人生短促。然而,细读介绍他事迹的通讯(见今日本报第四版)就会发现,一颗美好的心灵并不因生命短促而丢失光彩。相反,他用生命的辉煌燃烧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赖宁从小崇拜杰出人物,胸怀大志,但他也懂得做大事要从做小事开始;他生活在一个偏僻而封闭的山区,但他求知若渴、博览群书,从而开阔了视野,在多方面获得突出的成果;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赖宁那种高尚的情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正是这种情感,促使他冒险为家乡探矿寻宝,三次上山扑打林火,并终于为此献出年幼的生命。当然,赖宁毕竟是孩子,他甚至可能为了一篇《捅马蜂窝》的作文,而真的去捅马蜂窝。但是,正是这种认真的精神,使他养成热爱科学、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
那位双臂残废的成洁,她获奖的书法作品——“有志者事竟成”,是用脚写成的,更是用一颗不屈的心写成的。这些孩子,之所以能成为同辈人中的“尖子”,不仅是天赋独具,更重要的是有过人的毅力,不懈的奋斗。这种品质,不独对少年儿童有启迪。
如果问这“少年十佳”有什么时代特点,应该说,最鲜明的是,他们品学兼优、全面发展,这正是当代少年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如果问他们何以成长为杰出少年,应该说,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懂得并用行动实践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一少先队的最高理想和信念。
“少年十佳”是在党和人民的哺育下,在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和学校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忘不了的,是父母的舐犊之情,是教师的启蒙之恩,是全社会的关怀培育。这一切启发我们,应该为更多的孩子创造更为良好的成长环境。
“少年十佳”为全国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当然,学习“少年十佳”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因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他们所实践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和信念,也正是我们全社会所提倡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