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朝鲜文化、教育事业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12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朝鲜通讯

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朝鲜文化、教育事业印象
李春雷 谢隆灿
几十年来,朝鲜文化教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在最近访朝期间耳闻目睹了这一巨变,印象深刻。一位中学校长的自豪 平壤牡丹峰女子中学是一所拔尖的学校。该校有一千八百五十名学生,一百二十多名教工。除六十多间教室外,还有二十六个设备齐全的各类实习、试验室,六百个座位的礼堂和体育馆。
校长金斗成向我们介绍说,五十年代,朝鲜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到了一九七五年便实行十一年义务教育,学生上中小学期间的学费、校服费等全部由国家负担。在朝鲜,中学教师必须从师范大学毕业。同其它职业同类级别相比,待遇也较优厚。这位荣获朝鲜劳动英雄称号的校长谈到他的职业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我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青年工作,二十八岁当教师,已整三十个年头了。我们学校的毕业生中,不少人获得了共和国劳动英雄、人民艺术家等荣誉称号。去年,毕业班高考录取率达百分之七十,孩子能上我们的学校,家长们都很高兴。我爱我的职业,为我的职业自豪!”学习知识的殿堂
 坐落于平壤市中心南山岗上的人民大学习堂(见题图),被称作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重要基地。这里藏书三千万册,平均日接待六千人次,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平方米。除各学科的图书借阅台、阅览室外,还设四个“问答室”,由二百五十名学者负责答疑。
人民大学习堂既是公共图书馆,又兼作社会教育场所,这体现了朝鲜教育体系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的特点。这里有各种电化教室,开设各类脱产、半脱产班。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介绍,政务院规定,每星期二下午,各部部长要来这里学习,国家一些主要领导人也常常参加学习。人民大学习堂设有“出勤部”,专门负责部长以上领导人的学习考勤。在这里还举办定期讲座,有关局处级干部也必须参加。朝鲜的职业教育和业余学习能形成一种社会风气,与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领导人的带头是分不开的。文体活动丰富多采 平壤有四个十万左右座位的大型体育场。访问期间,适逢第十三届世青联欢节结束不久,我们有幸在可容纳十五万观众的“五·一”体育场观看了重演的联欢节开幕、闭幕式上的文艺节目和大型团体操。
朝鲜的一些城市逢重要节日或重大活动,都要组织大型团体操。团体操既有深刻的政治思想内容,又表现了良好的体育技术、高度的艺术性和组织纪律性。政府把组织团体操作为教育人民、振奋精神、提高全民体育素质的活动而予以十分重视。
各种文化设施在平壤的城市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如建筑面积六万多平方米的人民文化宫;带有五百个座位的体育馆、一千一百个座位的剧场、五百多个房间的少年宫;总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带有两个大型剧场、侧重于对军人进行思想、文化教育的“二·八”文化会馆,还有著名的万寿台艺术剧场、平壤大剧场、杂技院等。这些文化设施为二百多万平壤人民提供了充分的学习、娱乐和体育锻炼的场所。当我们问到这些设施的经济效益时,陪同我们的朝鲜《劳动新闻》的翻译老崔说,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长远效益,是为了丰富人民的生活。
朝鲜党和政府一贯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无疑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巨大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