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说说咱“大露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0-30
第1版(要闻)
专栏:共和国与我 国庆抒怀征文

  说说咱“大露天”
  阜新矿务局海州露天煤矿 高子轩
这天我休班儿,又赶上迎40大庆的日子,心里头高兴,多喝了两盅辣烧儿,出来一遛,就到了大露天矿坑边上。
望着这个人工挖成的大煤谷,我心里一个劲儿地涨潮。头天看报纸,说咱这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已经为国家献出1.5亿吨煤炭,剥离了7.5亿多立方米土方。想到这儿,我这好唱两嗓子的瘾头拱上来了,随口就哼起“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
我没啥嗜好,就喜欢演个戏唱个歌什么的。打从演“小女婿”至今,少说也有30年业余演出史了。咳,我在这大露天干了30多年,也唱了30多年……
我今年56岁。咱这矿1953年投产,那会儿是国内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矿。我作为新中国的头茬矿工,1954年被送进工人干校电镐班学习,回来后当上了电镐司机。那阵儿,人们把拖拉机比成铁牛。按这么比,咱们的大电镐就是“铁狮子”,司机就是使唤这“铁狮子”的驭手。那时,我只要一上电镐,就心急火燎地惦着生产牌上超产的小红旗。要是产量真的放了“卫星”,妥!咱连走道都乐得一颠一颠的。有一年,我们镐夺了第一,奖我个大白搪瓷缸子,上头写了几个小红字。我捧回家不单跟媳妇炫耀了一番,还像供古董似地摆在家中显眼的地方,生怕来串门的瞅不着,把荣誉给埋没了。
说来好笑,那年头挺大个小伙子竟像孩子盼年似地盼“五一”、“十一”。一到这俩节,矿工就换上崭新的工装,白羊肚手巾往脖上一扎,抬着“庆祝”、“超产”字样的大红牌匾,跟在鼓乐队后面,唱着歌儿去参加市里的集会游行。每当这时,我这业余歌手当然最露脸。不但挺胸抬头走在队伍头里,还不时地起个歌子什么的。记得1965年“十一”那回我的歌子起“砸”了。我先起了一个“我们走在大路上”,接着脑袋一热起了首“洪湖水浪打浪”。您想想,粗音大嗓的矿工们唱这慢悠悠的歌,该是什么情景。真是笑死人了。
建国15周年前夕,朱德、董必武等中央首长来咱大露天视察。那天我正当班。我老觉得首长正站在露天调度平台上,看我在镐上作业。我加倍地干活,一门心思让首长看看咱矿工的精气神儿。那天,朱德、董必武为我们矿题了词,鼓励咱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鼓足干劲,把咱矿工们一个个高兴坏了。
赶到“文革”,盲目的高指标使我们矿采煤与剥离失调。说白了,就是光吃肉不啃骨头,给以后的生产发展增添了拦路虎。那几年没少唱“打虎上山”那段“抒豪情立壮志”。可是,大露天还是一个劲儿地在原地打转转。
改革的春风一吹,大露天这头失蹄的骏马才又飞跑起来。矿里提出搞技术改造和现代化管理,还号召大伙儿发扬企业精神,形成群体凝聚力。叫咱矿工品品这话,就是得有个“大露天精神”——做个“大露天人”,把“大露天”当个大事业来干。咱这“大露天”在改革大舞台上就唱开了“戏”。矿上这么一抓,从1983年起,我们矿连续5年在全国矿际竞赛得优胜。去年产煤610多万吨,是建矿以来最高的一年,比设计能力翻了一番。经济效益也是全国先进,去年利润达到8100多万元,而“文革”期间最好的年份还不到3000万元。我们矿还是全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矿上效益好,矿工也富了。我家5口人,月薪加一起开过530元。日子过得红火滋润,我就老唱“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孩子们笑我唱得欠水平,我满不在乎。我唱的是心情,心里乐,就得唱。
您瞧,我一唠上“大露天”感情就上来了。我总觉得,这辈子把自个儿交给“大露天”——值!
(谈四敏 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