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改革农村扶贫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9-11-01
第6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改革农村扶贫工作
扶贫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为什么与预期目标有差距?通过对我县扶贫工作的调查分析,发现导致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差的主要因素是:
贫困户文化程度低。据对全县100户农民定点调查,1988年人均纯收入在250元以下的有48户,其中,文盲、半文盲占57%,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3%。这些扶贫户拿到扶贫资金以后,他们视作政府对“穷人”的救济,把扶贫资金转化成了消费需求。
扶贫资金发放办法,是根据贫困户的贫困情况,将资金按户切块使用。贫困者切得的“馅饼”多则上百元,少则十几元。由于资金分散,客观上诱发了农户将扶贫资金转化为消费基金,扶贫资金难以发挥效益。
行政干预过大。一些地方政府上扶贫项目不经过严密的论证,定项目却不负任何经济责任。银行只是政府的出纳,对扶贫资金投向的影响甚微,发放关系贷款的现象不胜枚举。
怎样使扶贫资金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呢?
思路之一,由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联合开发本地资源。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廉价,又有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就是缺乏人才和技术。而发达地区人才密集,技术先进,信息灵通,资金、资源则显不足。因此,贫困地区应该敞开大门,采取优惠政策,和发达地区横向联合,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思路之二,为贫困户创造良好的脱贫环境。当地政府把资金投入交通运输业,缩短贫困地区与外地的距离,加快科学技术、经济文化信息的传递速度;把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建设,使农户免遭或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把资金投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使农民具有适应市场变化,捕捉市场信息和接受科技知识的能力;把资金投向电力,为现代技术的应用创造能源条件。
思路之三,利用扶贫资金成立各种服务性组织,针对农户贫困的原因,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比如,如果贫困户因为缺乏生产技术,服务组织就可以为其提供技术服务。
湖北红安县农业银行支行 刘恒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