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武昌第十九小学的托儿间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2-06-03
第3版()
专栏:

武昌第十九小学的托儿间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中国教育工会中南区办事处
武昌第十九小学设在武昌的郊区。全校共有教师三十九人,女教师占全体教师的三分之二强。很多有孩子的女教师,都迫切需要有人照顾孩子(这些孩子全是一月以上至一岁半的幼儿)。最初,这一问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妈妈们为了工作和学习,不得不把孩子寄放在别人家里,早上送去,晚上接回;有的雇褓姆来家里照管孩子。表面上看来,妈妈们的困难似乎解决了,能脱手做事情了,但是她们精神上的负担是重的,因为孩子寄放到别人家里以后总是闹病。雇来的褓姆对孩子的照顾也不够好,孩子常穿尿湿的裤子。这样就使妈妈们放心不下,“身在学校,心在外面”,工作学习都受到了影响。
因此,妈妈们迫切要求着学校里能有一个托孩子的地方。但她们对托儿间提出的要求太高了:要好房子,设备要完善,要请有卫生常识的褓姆,还要有文化水平较高的保育员。她们更希望行政方面或工会能拿出一笔钱来办。这样,托儿间就无法办了,母亲们的困难当然也得不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会基层福利委员便抓紧机会在母亲中进行了动员,使大家认识到要求过高而自己又不想办法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于是母亲们逐渐认识了不能要求过高;必须从实际出发,用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以后,工会基层福利委员会就着手举办托儿间。为了解决房子和经费问题,他们首先争取行政方面的帮助,并由妈妈们共同负担经常的费用——儿童用费及褓姆的工资(这较过去把孩子交给别人或雇人照管都要便宜)。在行政方面的协助下说服了厨房工友,将厨房移到另一个侧屋里去;并在福利委员的带头下,群众自己动手,把黑墙刷白,把水沟填平,装置了天花板,这样便将一个黑洞洞的厨房,变成了精致的托儿间。
房子和经费都有了,托儿间就正式开办起来。这对于女教师们说来的确是一件大喜事。学校里的人都为托儿间的建立而高兴,母亲们把孩子的玩具、用具都送进了托儿间;美术教师也给托儿间画了几张漂亮的画,把托儿间布置得很美观。但是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妈妈们又存有自私观念,都要求褓姆对自己的孩子照管得格外周到些。结果就使得妈妈和妈妈之间、妈妈和褓姆之间有了意见。对托儿间里的事,每个妈妈都想作主,一下了课就往托儿间里跑,成天都为托儿间的事情操心。结果这个为解决问题而设立的托儿间,反而成了她们的包袱。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先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明确确定了领导责任,拟出了托儿间的管理章程。经过酝酿,召开了妈妈座谈会,又由校长、女工福利委员、妈妈和工会会员代表共同组成了托儿间管理委员会,管理托儿间的全部工作。并订出了各种管理制度,如:褓姆工作制度,“妈妈须知”和“值日员须知”等。值日员由管理委员会的七个委员轮流担任,任务是检查托儿间的清洁,儿童的饮食等,并随时对褓姆进行教育。由于认识了托儿间对整个学校的好处,管理委员会做到了认真负责,妈妈们对托儿间的事完全不操心了(如有一次卫生接种站派人给学生种牛痘,值日员马上领他们到托儿间去给孩子们种好了牛痘,妈妈们都还不知道)。因为生活有规律,孩子们也都长得好了。
托儿间建立和制度健全了以后,妈妈们都安心了,提高了工作热情。以前,妈妈们开会时要抱着孩子,准备课程、改卷子时也要抱着孩子,学习时也要抱着孩子;上课时虽不能抱孩子,却又放不下心。现在,除了喂奶的时间进托儿间以外,他们不再往那里跑了。从前有的妈妈不担任夜校课程,现在也开始教夜校的课了。
同时,妈妈们的学习加强了,也参加了社会活动。徐俊容老师以前老是抱着孩子看书,孩子一闹,啥也看不下去。现在,她说:“我一定抓紧时间好好学习,提高自己。”妈妈们参加校外活动,如听报告等,也方便了。
在建立和改进托儿间工作的过程中,妈妈们的集体主义思想也提高了。在孩子刚进托儿间时,妈妈们彼此间的界限分得很清,草纸和肥皂都分开用,怕别人的孩子用多了,自己吃亏。但由于托儿间的工作不断改进,使她们认识到:用集体的方法解决问题,比个别地解决问题,要容易些、节约些。于是慢慢地减弱了她们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生活的习惯。
现在第十九小学的全部小孩都进了托儿间(除一个有结核病的以外)。有一个刚请产假的邱老师说:“托儿间真好,等一月产假满后,我一定把婴儿和两岁大的孩子一块送到托儿间里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