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保值贴补率下降是喜不是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01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资金问题面面观

去年一季度的保值补贴率是百分之十二点七一;今年一月份降至百分之零点
九,三月份又低于零。这种变化引起了种种误解和疑虑。究竟应该怎样看这
个问题呢?不妨读读《市场报》的这篇文章——
  保值贴补率下降是喜不是忧
萧炎
保值储蓄的开办,对扭转储蓄存款“滑坡”稳定市场和维护储户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据估算,去年新增的1200多亿元储蓄存款中,有70%以上是保值储蓄。保值储蓄开办以来,银行付给储户的保值贴补金额已有几十亿元之巨。
但是,随着物价的回落,保值贴补率也迅速下降,今年1月份的贴补率已降至0.9%,3月份又低于0。对这一正常而且本来值得高兴的情况,社会上却出现了种种不解。一些储户给银行和新闻单位写信提出质询和指责,部分银行职工对此也感到有点解释不清楚。今年是继续贯彻紧缩政策的重要一年,储蓄存款的稳定增长,对市场的稳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消除贴补率下降引起的种种误解和疑虑。
    保值储蓄并不是绝对的高利储蓄,它与物价挂钩,物价下降,贴补
  率就要下降
去年一至三季度,人民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分别为:12.71%(利率调整前为16.13%)、12.59%、13.64%。这使不少储户产生了错觉,误以为这种高贴补率会长期维持下去,保值储蓄是一种绝对的高利储蓄。个别银行的基层营业单位也对此做了不恰当的宣传。例如某县一专业银行支行就曾做过这样的宣传:存入本行保值储蓄1000元,24年后可得本利11万元。因此,当去年四季度和今年1月份的贴补率下降为8.36%和0.9%时,许多人就觉得吃亏了。
所谓保值储蓄,就是保证储户存入银行货币的币值,不会因物价波动而减少,即它的综合购买能力不会降低。保值储蓄是和物价挂钩的,物价下降,贴补率就要下降;物价上升,贴补率也会有相应反映的。由于技术手段上的原因,保值储蓄的贴补率是与隔前一季(今年为隔前一月)的物价挂钩。与去年一至三季度贴补率挂钩的是1988年三四季度和去年一季度的物价,这段时间物价上升较猛,参照这段物价指数计算的贴补率所以较高。去年二季度,物价涨势趋缓,与此挂钩的去年四季度贴补率也就下降了。去年7月至11月间物价持续下降,所以按去年10月的物价指数计算(贴补率改为按月公布时,11月的数字尚未算出),今年1月份的贴补率就明显降下来了。贴补率的下降,是治理整顿见成效,物价回落的结果,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
    保值储蓄与价格总水平挂钩,维护了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不应根
  据部分商品价格变动情况和对某些人、某些地区的利益影响状况来评价
  它
“银行的保值储蓄根本保不了值,××刚涨了价,贴补率倒降下来了。”诸如此类不正确的议论,从保值储蓄开办就有,贴补率下降后更多了。
保值储蓄是否给予储户利率外的贴补,贴补率应该定为多少,取决于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社会商品零售和服务项目价格总指数。这个价格总指数是对食品、衣着、日用品、书报杂志、医疗药品以及建材、燃料、农业生产资料和服务项目等400多种商品的价格进行科学综合计算的结果,它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与城乡居民生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变化情况,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币值。因此,参照这个指数计算出来的保值贴补率能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失。
但是由于这个价格总指数是一个综合的、抽象的指数,个别商品的价格变动方向和幅度与它不一致是完全可能的,也是正常的。同时,由于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偏好是不同的,对于按价格总指数算出的贴补率能否完全弥补价格上涨的损失,大家的实际感受也不完全一样。搞清楚这些道理,就能够认识到,根据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和一些消费阶层及人群的实际感受,来批评银行的保值储蓄不保值是不科学的,国家银行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是正确的。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别很大,但物价指数和贴补率只能用一个,物价上涨幅度高的地区,如大城市,统一的贴补率就不一定能完全补偿储户的损失,这需要群众理解。有人曾建议每个省、区、市各搞一个贴补率,但这会形成贴补率高处存款,物价低处购物的不合理状况,显然不可行。
    保值贴补率与物价挂钩,参照物价总指数计算,但二者的变化并不
  是同步的
贴补率是否反映了物价的实际变化情况,这是广大储户很关心的一件事。但相当多的人对物价总指数与贴补率变化的关系又不清楚。有人发牢骚说:“1989年三季度的贴补率是13.64%,1990年1月就降到0.9%了,半年时间物价下降12.74,离大家实际感受差得太远。”认真算算就会发现这个说法不对。
依据物价指数计算保值贴补率的公式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去年二季度的物价指数比一季度还上升了0.1,去年10月份的物价指数也只比一季度下降了1。这与大多数人的实际感受应该说是大体一致的。
上面引述的那句牢骚话,之所以不对,原因在于他把贴补率变化与物价指数的变化当成一回事了。贴补率反映的是整个存款期间物价变化的状况,而且要除以存期,以便与年利率保持一致。而物价指数的变化,可以是我们要求的任意两个时点间的变化,无须考虑存期。所以贴补率虽与物价指数挂钩,但两者的表现形态却不一样,变化并不同步。
    贴补率的下降以至消失,对广大群众来说是喜,而不是忧
物价的稳定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渴望的,但保值贴补率的下降却使储户们感到吃亏了。的确,当我们从银行柜台上接过的票子比原预期的高贴补率要少时,眉头难免要皱一皱。但仔细一想,就应当承认现在少了几张的票子,与前一段稍多几张的票子,综合购买力并没有降低。
每一个储户都是消费者,储蓄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消费。而人们消费的是商品,而不是货币本身。既然币值没有减少,综合购买力没有下降,储户就没有吃亏。
当贴补率还存在时,保值储蓄也只能保值。只有当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储蓄利率,贴补率消失以后,储蓄才能真正增值。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治理整顿的目标之一是要使物价上涨幅度降到两位数以下,到那时储户得到的就不仅是货币量的增加,而且是币值的增加,购买力的提高。从这个前景看,贴补率下降,然后消失,这对广大群众来说,是值得高兴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