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大白菜恳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12-01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大白菜恳谈录
上周六的《纵横谈》我们转载了《中华工商时报》的一篇报道《大白菜左右逢源难》,本报经济部的几位编辑,觉得这个问题还有咀嚼头儿,就聚集在一起谈了起来。现将意见整理,称做恳谈录吧。
看经济问题更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甲:北京的大白菜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不管菜多菜少群众意见都不少?
乙:有意见,说明大家关心。
丙:但我不赞成光发牢骚,不分析问题,弄得实际工作者深不是、浅不是,对大家也没有好处。说句公道话,北京这几年的大白菜供应是有很大改进的。数量充足、质量较好,价格对居民来说也比较合适。
乙:群众吃了便宜菜还有意见,这不正说明应该深思吗?
丙:对,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谈问题的,不然要起泄气的作用。我们不是提倡一分为二吗?我认为,看经济问题更应该强调这一点。正确的舆论,有利于正确的决策。
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大白菜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甲:大白菜的补贴一下子花了3000万元,蔬菜供应部门的职工费了那么大的劲,菜多了又发愁,农民也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市民还不太领情……
丙:这一切说明大白菜工作是亟待研究,继续改进的。我认为这同大白菜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关,搞好它的供应比别的商品难度更大。大白菜是“两头都要占而两头又都不易占”的商品。比如有的菜要突击上市,可它供应的时间短,好办;有的供应时间长,但可以陆续上市,也好办。可是大白菜要在10天半月内完成上市,却要保证将近半年的消费量。再如,它是鲜活商品,却要长期贮存;它是必保的居民的“当家菜”,可价格又很低、无利可图……
甲:北京是北方大城市,一个“北方”,一个“大”,冬、春的蔬菜供应就目前看还得靠大白菜。首都的蔬菜供应又是有政治影响的大问题,所以大白菜又被称为“政治菜”。
丙:正是这个原因,据我了解,北京市领导在抓大白菜的时候,不能不打出较大的保险系数来。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是改进大白菜供应的法宝
乙:你们这样强调困难,我觉得有点过份。我认为,如果把大白菜更多地交给市场去解决,会好得多。况且,现在市民的消费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应该再把大白菜说得那么“神”了。有几点值得注意: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许多人不愿意吃那么多的大白菜了;二、现在居住条件变化,住楼房的人多了,不利于贮存大白菜;三、现在青年小家庭多了,年轻人不喜欢花那么多的时间去拾掇白菜;四、现在有些人观念变了,宁可多花钱临时买菜,也不愿意费事存菜。
甲:你说的只是实际情况的一部分。像大白菜这样的特殊商品,完全交给市场,国家不用计划手段来调控,恐怕还是不行的。我也可以列出几条理由:一、大白菜现在毕竟还是北方大城市冬春的“当家菜”,起着平衡和稳定菜价的作用;二、当然要更多地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但是应该尽量减少它的盲目作用带来的问题。有人说,“一放就活,一活就高,一高就多,一多就廉。不用怕。”一放就活,容易;一活就高,高到什么程度?人们难以承受,就出问题了。一高就多,这个“就”是多长的时间?蔬菜生产的周期是一年,一年之内,人们能不能承受?三、种大白菜还有一个比较利益问题,在近郊种它并不合算,完全放开,种植面积很难保证。四、如果不用较低的价格发动群众贮存,靠国家存是存不了这么多的。这些都说明计划是不能少的。
丙:你们从两个方面各说了4条,我也说4条:一、看来计划是不能少的,没有计划,蔬菜种植面积没有保证,产量也就会没有保证,就有可能出现冬春蔬菜紧张的状况;二、如果说目前计划更多的是作用于生产的话,那么生产和消费的沟通则更多地是通过市场了。群众愿意不愿意买和存,计划指挥不动,主要靠市场调节;三、所以我们必须把计划和市场、生产和消费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要随着情况的不断变化而变化。订计划要很好研究市场,搞生产要很好研究消费;四、市场和计划都应该更好地利用价值规律进行调节,这主要是如何利用价格这一经济杠杆的问题。比如,秋天大量上市时、初冬时、春节时、第二年春天等不同时令,白菜的价格如何拉开差距,以刺激城里人和农民更多地贮存大白菜,就要研究,如此等等。
我们的改革更应该注意总结实践经验
乙:今天的谈论虽然很短,但在如何观察经济问题方面有些收获。
丙:我觉得我们研究经济问题、改革问题,从理论上探讨很重要,但是从总结实践经验出发再上升到理论,更加重要。这样研究既可以检验理论,又有助于制定可操作性的决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