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荆棘丛生的黎巴嫩和解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1-01
第3版(国际新闻)
专栏:综述

  荆棘丛生的黎巴嫩和解道路
新华社记者 朱界飞
1989年的黎巴嫩局势跌荡起伏,险象环生,希望与危险交织,充分地表现了这个浸透着血与火苦难的战乱之国的特点。
在结束了长达半年的贝鲁特炮战之后,黎巴嫩议会在阿盟调解下,于10月在沙特阿拉伯的塔伊夫市终于达成了新的全国和解协议,决定由基督教与穆斯林两派平分政治权力,从而改变了长期以来由基督教控制国家最高权力的状况,这对解决黎的持续内战无疑是个重大突破。
根据塔伊夫协议,黎巴嫩议会迅速选出了新总统穆阿瓦德,从而结束了去年9月总统大选失败之后国无元首的局面,为在黎实现和平带来新的希望。
谁料风云突变。穆阿瓦德当选总统仅17天,便于11月22日惨遭暗杀。两天后,议员们匆匆相聚,在靠近叙利亚的边陲重镇什陶拉选举赫拉维为新总统。
赫拉维上任伊始,便迅速组成以前穆斯林代总理胡斯为首的内阁,并宣布罢免基督教领导人、军队司令奥恩的一切职务,逼迫他让出东贝鲁特的巴卜达总统府。
奥恩在去年总统选举失败后,组成了基督教临时军政府,与胡斯的穆斯林内阁分庭抗礼。去年3月,奥恩倚仗手下的2万精兵,发动了反对叙利亚军事占领的“解放战争”,企图迫使黎巴嫩问题“国际化”。半年的炮战打得贝鲁特天昏地暗,造成近千人死亡,近百万人逃难,成为黎巴嫩近15年的战乱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武装冲突。
奥恩本来试图用向穆斯林让权的政治改革来换取叙利亚撤军的时间表,但塔伊夫协议未能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奥恩坚决拒绝塔伊夫协议,认为在叙占领下的总统选举“违宪”、“非法”,表示“不惜战死,也不让出巴卜达”。从塔伊夫协议到新的民族和解政府的诞生,黎巴嫩民族和解的车轮总算转动起来了。但是,和解的道路上荆棘丛生。在目前的14人扩大内阁中,全国最大的民兵组织、基督教“黎巴嫩力量”司令盖亚盖亚榜上无名,另两名基督教议员至今未公开接受入阁。更为严峻的现实是,忠于奥恩的军队同叙利亚增援部队及穆斯林民兵武装在贝鲁特“绿线”两侧紧张对峙,全面战争的阴云正笼罩着贝鲁特城。
国际舆论深切关注黎巴嫩的严重局势。阿盟最近展开了新一轮的和平外交活动,一些西方国家也纷纷出面斡旋,希望有关各方不诉诸武力,促使奥恩体面地交出巴卜达总统府。日前,联合国安理会又发表声明,支持赫拉维总统为恢复中央政府对所有黎巴嫩领土的管辖权力所作的努力,并希望所有外国军队,包括以色列和叙利亚军队,撤出黎巴嫩。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