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忧思莫如自强 洋货问题采访札记(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1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忧思莫如自强 洋货问题采访札记(下)
——本报记者 潘岗
洋货的近乎泛滥,引起了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切。
英籍女作家韩素音说:“中国人要自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现在外国车塞满了中国街道,日本电器已装备了众多家庭,连肥皂、化妆品都是洋的了……这不能叫开放,……”
上海市政协提案委员会经过一个月的专题调查,发现上海自1985年到1989年7月,共进口外烟3500万条,全市人均近4条。这还不包括无证商贩从沿海地区贩来的走私烟。政协委员们建议政府要把“过几年紧日子”的口号落到实处,有效制止不必要的外烟进口,打击外烟走私。
平心而论,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必要的进口还是需要的。特别是外商来中国投资,无非是对中国广阔的市场有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技贸结合,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发展生产的同时,适当进口一点国内市场短缺的消费品。但绝不能不顾国内消费品工业的发展,无限制地进口洋货。那样,不仅浪费宝贵的外汇,还会给国内工业带来直接的危害。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家早在1987年就开始采取了限制消费品大量进口的措施。过去的一年,继国家计委、经贸部、海关总署发出关于加强外国牌号饮料生产管理、洋汽水今后不得再进口的通知后,去年晚些时候,经贸部又发出通知:暂停进口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34种生产装配线。广东省政府亡羊补牢,已严格限制进口烟、酒、化妆品、水果、香皂、饮料等18种消费品。在1989年7月举行的东南沿海四省打击走私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强调:我们必须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狠狠地打击走私贩私活动,把他们的嚣张气焰压下去,将斗争进行到底。
可以想见,随着国家有关宏观控制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必将对洋货进口热以有效抑制;正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全国一盘棋”思想教育,正本清源,也会起到好的作用。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靠全国上下自强不息。
一位专家说,中国人要自强,中国工业要创新,中国产品要提高质量,用高效、优质、信誉、服务去占领市场。
李鹏总理前不久在谈到机电行业的前景时也说,要走出当前的困境,就要提高产品质量,供货及时,价格有竞争性和良好的服务体系。再有就是要节约资金,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真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机电行业是这样,医药、化工、化妆品、日用品行业,何尝不是如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