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2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雅俗谈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思效
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座右铭:
“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这八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以看作是他的艺术宣言。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它同中国的传统戏曲一样,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程式”化的东西。这些东西作为国画的基本功必不可少,但若作为国画的全部则易流为俗套。所以,历代的国画大师,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面对自然,“外师造化”,“搜尽奇峰打草稿”,直接从现实汲取营养,获得灵感,从而推陈出新,不断创造的。即如自称青藤(徐文长)“走狗”的齐白石,最终也是广取博收,集百家所长,独立门户而成为一代宗师的。李可染先生亦复如此。他所谓“胆”,就是胆识,就是勇气,体现了他不为古人束缚,敢于冲决传统的创新精神。但这种创新不是割断传统,抛弃传统,相反,是以继承传统为基础,为前提,包含着出神入化过程的。用他的话说,就是:“用最大的功力钻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就像一个幼虫,先结成蛹茧,最后又改变形态,羽化为美丽的蝴蝶一样。试看他的绘画,早期的多空灵疏秀,模仿传统的痕迹甚为明显。晚年的虽然满纸浓墨,然而给人以清新饱满、耳聪目明之感,是传统绘画中不曾有过的东西。这都是他直面生活,又运用焦点透视、明暗对比等西洋手法,创造了崭新的艺术境界的缘故。有人说他把画室搬到了大自然中。但是,如果没有创新的精神和勇气,也会“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可染先生的贡献在于,他意识到“胆”的重要,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开创了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话说回来,创新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变得脱离人民,脱离生活,无法无天,作茧自缚。中国传统艺术的可贵遗产之一,是讲究高尚的人格。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多喜欢写竹画竹?因为它是作者高风亮节人格的写照或象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是苏轼的志趣。到了齐白石手里,连那些向来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菜萝卜,鱼虾螃蟹,木偶玩具之类,也都成了作者的理想、情趣、所爱、所憎的寄托之物。正是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人民的人格形象便跃然纸上。可染先生所谓“魂”,指的正是艺术家的精神魅力,人格力量、道德情操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它既是人魂,又是艺魂;而且首先是人魂,然后才能折射为艺魂。作为人魂,它可以春风化雨,陶冶情操;作为艺魂,它可以潜移默化,净化情趣。可染先生为此追求,为此躬行。他于名于利,一片冰心,视如浮云;他于财于物,淡泊一生,等同粪土。而于国家利益和公共事业,则热心备具,动辄不惜工本,一掷万金,表现了铮明晶亮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可染先生的这种精神,也力透纸背,渗透在他的绘画作品之中。任何绘画,如果没有灵魂,就如同行尸走兽,丧失生命;有了灵魂,就会气贯长虹,魅力永存。在艺术作品被商品化的今天,“所要者魂”,如同2000多年前屈原喊出的“魂兮归来”一样,是一语中的,石破天惊的!
胆不能无魂,无魂则胆妄;魂亦不能无胆,无胆则艺衰。有胆有魂,人高艺盛,相得益彰,是为极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