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农民盼望科技下乡——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4
第4版(两会新闻)
专栏:

  农民盼望科技下乡
——几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声
本报记者 潘岗
农业要上一个新台阶,最终得靠科学技术。连日来,来自各地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李鹏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对如何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给科技比给钱更重要
徐明官是上海南汇县的农民,去年他的家庭农场卖给国家粮食达5万公斤。谈起对科技的渴望,徐明官代表感受深切。他说,“我能打这么多粮,全靠党的政策好。但由于不会搞土壤分析,在选择用肥上常犯难。我非常希望农技人员能下乡,指导我测土施肥。”
其实,渴望科技下乡的,何止徐明官一人。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颍上县谢桥镇党委书记张家顺讲了这么件事:1988年,该镇办起一所农业中学,计划招生240名,实际报名的达370个。他感慨地说:“我调查过,目前差不多有70%的农民因不懂农业科学而苦恼。就眼下说,政府动员科技下乡,比政府给农民钱更重要。”
  农民欢迎实用技术
“农民最欢迎实用技术。科技下乡,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实用。”谈起科技兴农,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主席李修仁自有一番见解。他举例说,山西太谷县土郊院村地处黄土高原,水源贫乏,连人畜喝水都困难。自从在科技人员指导下修起“丰产沟”,这个村很快变绿,粮食增产不说,如今沟沟岔岔上的果树也已快要挂果。李修仁说,像这样不花钱、少用工,即可推广见效的农业技术,就很适合许多高原缺水地区。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寿县县长乔传秀说,农村需要尖端技术,但更需要那些学一项用一项,能“立竿见影”的技术,比如配方施肥,省肥料又增收。她说:“农民是注重实际的。实用的科学技术,只要抓上几块示范田,再抓几个大户,一般都能迅速推广。”
  用政策动员科技人员下乡
安徽省巢湖、宿县地区是我国主要粮油产区,来自这两个地区的全国人大代表,对动员和组织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去非常关切。
巢湖地区行署专员谭布真、宿县地委书记吕保成介绍说,无为县有一养猪大户,主动请科技人员承包猪病防治,就因地方制定的优惠政策不符合上面“条条”的规定,科技人员至今心存疑虑不敢承包。宿县地区这两年搞了一些技术承包,科技人员踊跃参加。但到年底,却有不少合同难以兑现。
谭布真、吕保成建议,国家动员科技人员下乡,除了要加强思想教育外,还要制定有关法规,有一整套鼓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务院关于科技兴农的决策得到落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