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阅读
  • 0回复

美国“垃圾债券”市场的危机——从德莱克塞尔公司倒闭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4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际经济动态

  美国“垃圾债券”市场的危机
 ——从德莱克塞尔公司倒闭说起
不久前,美国华尔街金融市场上著名的投资公司之一德莱克塞尔公司终于向联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这家具有150多年历史的公司宣告倒闭的消息引起了美国金融界的不小震动,它表明美国兴旺多年的“垃圾债券”市场已陷入更大危机。
德莱克塞尔公司是以创建“垃圾债券”市场而称雄的。所谓“垃圾债券”,又称高利息债券,是一种高利息、无担保、高风险、高赢利的债券。80年代初,该公司负责证券经营的银行家米尔肯通过仔细分析美国股票债券市场发现,华尔街上的大银行大金融公司只愿意为那些资产雄厚、业务发达的大企业公司提供贷款和筹资,众多的中小企业虽想扩充自己的事业,但苦于没有资金支持。于是,米尔肯把那些愿意付出高昂代价筹资的公司和那些想冒险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联成网络,创造了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业务。
由于使用这种债券筹资的多为中小企业,资金又往往用于兼并和收购其他处在经营困难的公司,因此到时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非常大。但由于这种债券有较高的定期收益,同股息相似,所以还是有大批商人和投资机构愿意冒这个投资风险。债券不能按期还本付息风险太大,很容易成为一堆废纸,这种债券根本评不上任何的资信等级,故美国金融界称之为“垃圾债券”。
可是,“垃圾债券”市场生逢其时,适应了经济形势的需要。80年代下半期,伴随着美国企业兼并的浪潮高涨,“垃圾债券”市场迅速膨胀起来。到80年代末,美国“垃圾债券”市场发行总额达2000多亿美元,其中约一半是德莱克塞尔公司承购包销的。因此,德莱克塞尔当时在美国金融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常。就像“垃圾债券”市场迅速崛起一样,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它又突然陷入危机。许多经营“垃圾债券”的公司连续陷入困境,无力偿付巨额利息。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美国政府制定的拯救庞大的储蓄信贷机构的计划中要求各储贷机构到1994年必须脱手所掌握的全部“垃圾债券”。这使“垃圾债券”的推销和发行变得越来越困难。据估计,仅德莱克塞尔公司手里就握有约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无法出手。由于该公司被判犯有6项金融舞弊罪,向法庭交了6.5亿美元罚款,再加上偿付巨额法律诉讼费,1988年它首次发生1.6亿美元的经营亏损。去年它再次亏损4000万美元。
困难重重的德莱克塞尔公司又因一些有名望的重要股东抽资撤走,到破产前它的股本已从原来的14亿美元降到不足8亿美元。而这时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已欠各大银行债款达15亿美元。这样,各大银行便拒绝为该公司提供任何应急“搭桥贷款”,从而使它无法逃脱破产倒闭的结局。可以说,德莱克塞尔公司倒闭给危机重重的“垃圾债券”市场又一致命的心理打击。
美国经济金融专家认为,“垃圾债券”市场产生危机首先是由于该市场的金融结构的严重不合理,债券的价格、利率和收益率等已完全不遵循一般债券市场的运作规律,几乎全靠某几个人或几个金融中介公司的信誉支持,而且发行额特别巨大,筹得资金绝大部分又用作风险极大的公司兼并收购,故该市场投机性极大。它的创造者米尔肯被控犯有98项金融舞弊诈骗罪,已被逮捕。其次,“垃圾债券”市场的畸形发展使债券价格和由它支持的兼并收购价格恶性膨胀,据估计总额为200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实际上可能只值1500亿;被它收购的公司资产也严重高估。由此造成的公司债务重负必然导致无法解开的“债务链”,对正常的公司经营构成极大威胁。第三,不像在正常的资本市场筹资,“垃圾债券”市场对筹资人很少进行认真深入的资信调查和分析。
当然,“垃圾债券”市场崛起10年中也对美国经济产生过积极作用:例如,它为美国公司筹集了数千亿游资,也使日本等国的投资者大量涌入,这在整体上加强了美国经济的实力,并使美国企业在强大的外力压迫下刻意求新,改进管理,加强竞争力。但它也为美国经济留下了许多严重后果:储蓄信贷业的破产;公司负债比率急剧增加,杠杆收购公司的恶性发展;债券市场的严重混乱,金融犯罪增多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