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做好调整种植结构这篇大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3-25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工作研究

  做好调整种植结构这篇大文章
胡之春
我国农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出现了徘徊。前几年,有些地方大面积“弃粮改经”;近年来,在粮价上涨,粮食紧张的呼声中,单一粮食种植的现象又开始抬头。如何处理好粮食和多种经营的关系,是关系农业能否焕发生机、突破徘徊的问题。
安徽巢湖地区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商品经济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拟立足巢湖的实际,对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进行些分析和探讨,并就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粮经结合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我认为解决目前农业特别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对策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几项基本要求:第一,丰粮与富民必须同时兼顾;第二,必须有利于促进农业,特别是种植业良性循环,持续稳定的发展;第三,必须有利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商品化。我区近几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坚持粮经结合的方针,逐步优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结构,是引导农业冲出困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的比较可靠、易于操作而又最少风险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短缺,始终是对种植业产出总量的刚性制约。事实上,我国传统农业产出率低的基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有限的土地资源始终处于粗放经营、浅层开发、低度利用。这种现状告诉我们,土地资源紧缺的刚性制约是无法突破的,但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科学利用和深层开发,走发展高效农业的路子,则是我国农业冲出困境的最佳途径。粮经结合的种植结构,在这方面则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巢湖地区涌现出的一批亩产千斤粮,收入千元、几千元的高效种植模式,已经从个别农户、小范围向相当数量的农户和较大的范围扩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第一,粮经结合高效种植的结构,能较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不仅能保证丰粮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而且为增加农业积累,扩大农业投入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二,粮经结合高效种植的结构,不仅在微观的小范围和局部区域内可以推广,而且在宏观上也可以逐步全面实施;第三,粮经结合高效种植的结构,能促进农民把精耕细作的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结合起来,把用地与养地结合起来,使粗放经营逐步向集约经营转化,变低效农业为高效农业。
    不同种植结构的比较
剖析我区庐江县与和县两种不同种植业的结构,可以使我们具体、深刻地认识传统种植格局的弊端和粮经结合种植格局的巨大潜力及效益。
百万以上人口的庐江县,由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限制,传统种植的习惯势力较强,种植业基本还维持偏重粮食的格局。主要种植模式仍然是“一肥两稻”和“一油两稻”,这种模式势必导致粮食作物产值和经济作物产值比例的严重失调。去年,全县粮食作物产值达1.3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1.3%;经济作物产值仅占种植业产值的28.7%。
与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大中城市毗邻的和县,交通比较便利,农民的商品生产意识较强,其种植业已冲破了传统的种植格局,不仅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比例上逐步趋向合理,而且在市场的引导下,出现了一批粮经结合、套种间作的高效种植典型。去年,全县粮食作物产值为8368万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4%;经济作物产值8932万元,占种植业产值的51.6%。粮食的总产量也呈平稳上升趋势。
分析比较上述两县不同的种植结构,可以看到:
第一,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耕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庐江县耕地总面积为104.6万亩,去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6万亩,占整个种植面积的72.2%。而亩耕地产出只有320元;粮食亩均单产300公斤;劳动生产率609元;农民人均收入393元。和县耕地总面积为78.5万亩,去年粮食播种面积为51万亩,点整个种植面积的64.9%。但亩耕地产出却达到480元;粮食单产334公斤;劳动生产率916元;农民人均收入560元,均高于庐江县。
第二,经济作物的发展程度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向市场提供农副产品的多寡成正比。庐江县除了传统的粮油加工业外,其它农副产品为主辅原料的加工业寥寥无几,除了粮食定购、议购数较大外,油料、棉花产出总量也不理想,瓜果蔬菜等不但外销的比例小,而且有些品种还难以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和县产品批量大、品种繁多,档次较高。除了传统的粮油加工业外,近年来又发展了一批以蔬菜瓜果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部分产品已在省内外市场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粮食、油料的定、议购任务基本能按计划完成。
第三,合理的粮经种植比例,既能保证粮食总产稳中有增,又能大幅度地提高种植业的比较效益。和县的实践表明,选择适当的粮经种植比例,合理、科学地安排茬口,适度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仅不会冲击粮食生产,而且能够逐步优化粮食生产的环境,增加粮食生产投入,促进粮食种植精耕细作,提高粮食单产,保证总产稳中有增。在巢湖地区,如果在粮经种植的比例上,近年内能够接近或达到和县的水平,使经济作物的产值与粮食作物的产值大体相当,那么,全区种植业总产值至少可提高30%。如果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实施粮经结合的种植方针,其宏观效益将更为显著。
粮经结合的种植结构在实践中已显示出了巨大的经济潜力,确实是低投入、高产出,富农裕民,增加农业积累,增强农业后劲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种植结构目前仍处于低层次的起步阶段,要使之在更大的范围内广泛实行,并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认真地分析、研究与之相关的各种因素如何与这种种植结构相互促进和结合,从而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配套措施。目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二)坚持农科教多位一体,协调发展。推广粮经结合的种植结构,一定要从基础工作抓起,实行农科教一体化。要采取各种方式,为农村培养大批适用技术人才。
(三)坚持农工贸配套成龙,系列增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