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生活底蕴的闪现——孙振宇和他的摄影集《绿野·蓝天·碧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1
第8版(副刊)
专栏:

  生活底蕴的闪现
——孙振宇和他的摄影集《绿野·蓝天·碧海》
  陈大鹏
孙振宇的名字,早在70年代初,我就从报纸上熟悉了。最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拍摄的那张《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彩色照片。画面上雄伟的天安门前,身着各民族服装的男女扑面而来。这张照片当时作为大幅图片宣传画在国内外发行。记得那时农村许多人家都把它当作年画挂在中堂。
以后,每每在报纸上看到孙振宇的名字,便增加几分注意。孙振宇是个摄影记者。他既有敏感的新闻触角,为报刊提供了大量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照片,又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有时他又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新闻照片艺术化,使艺术照片尽可能地贴近现实,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摄影专集《绿野·蓝天·碧海》就是他摄影道路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新闻摄影记者,孙振宇有一双非常敏感的新闻眼睛。他善于在纷纭的社会现象中找到具有新闻价值的镜头。他有两条非常勤快的腿。从事新闻摄影20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天南海北。他在祖国的最南端拍下了《不沉的战舰》、《南国哨兵》等珍贵镜头。在祖国的最北端摄下了《雪海巡逻》、《以苦为荣》等优秀作品。
孙振宇的摄影不满足于对一般事物表象的原始纪录,而不断去挖掘蕴藏在生活深层的具有美的价值的东西。《映日荷花》、《蓝天上的木刻》、《彩带》等,像一幅画,一幅味甘醇美的写意画。在黑白照片《感谢》中,一枝苍劲的树干,一个焦渴的战士正在张口接那凝聚在树干上的露珠,画面没有表现战场上如火如荼的场面,却使人联想到战斗的艰辛,联想到饥渴对生命的意义。这是一幅没有表现战争的战争画,那战士纯真甜蜜的笑容,那晶莹闪亮的露珠,是英雄主义的再现。《自塑的雕像》画面拍摄的是支援胜利油田的战士,两人刚从泥浆里出来,他们的手、脸、衣裳、风镐上沾满了泥水,那满身的泥浆恰如一幅大自然造就的活的泥塑像。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海玫瑰》、《母爱》、《向妈妈报捷》等等,都有各自独特的追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