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中国大陆无核电历史即将结束 秦山核电站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安全性能良好能承受极限事故抗御多种自然灾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7
第2版(国内新闻)
专栏:

  中国大陆无核电历史即将结束
秦山核电站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安全性能良好能承受极限事故抗御多种自然灾害
新华社杭州4月17日电 (记者陈坚发)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厂工程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已进入最后安装收尾和调试阶段。
记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幅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活的画卷:昔日荒凉的海滩上,一条长1800米的拦海大堤横空出世,锁住了滚滚海潮。厂区内笔直的水泥大道上,各种施工车辆穿梭来往。道路两侧,一排排整齐高大的厂房已拔地而起。核电站的“大脑”——总控制室内,数十米长的仪表墙壮观而又有气派,技术人员正在一丝不苟地把数万根“神经”与之相接。厂房内,需要安装的上千台设备大都“对号入座”。纵横交叉的11万米各种管道和800多公里电缆已铺设就绪。从祖国各地汇集到这里的5000多名建设者,正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工作着。
秦山核电工程建设者们知道,他们五年来的辛勤劳动即将结出丰硕之果,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将在他们手中结束!
62岁的欧阳予是秦山核电站的总设计师,他浓眉黑发,走路脚下生风,说话快捷机敏。六十年代初,他曾担任我国第一个军用核反应堆设计总工程师,他明快简洁的回答概括了新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史:“建设核电站,是周恩来总理生前提出来的。七十年代初,周总理指出:要和平利用核能,搞核电站!并提出了‘安全、实用、经济、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从那时起,我国就开始为核电站的建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秦山3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设计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国际水平。它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技术成熟的压水型反应堆。
“秦山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具有放射性的核岛内,采用了燃料包壳、压力壳和安全壳三道屏障。安全壳有良好的密封性能,能承受极限事故引起的内压和高温,以及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外来飞击物的冲击……
“建设秦山核电站既可缓解华东缺电缺煤的紧张状况,又可以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我们自己的核电建设队伍,并且使我国现代科技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我国也将从此跨入能够承建核电站的大国行列。”
确实,记者在工地上看到,这里聚集着我国从事核电研究和建设数以百计的骁勇战将。他们把秦山核电工地当作自己的课堂和战场,边学习,边探索,边建设,仅已绘制的图纸就达十余万张,已攻克的技术难关数以千计。置身工地,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在杭州湾畔、秦山脚下诞生的不仅仅是自力更生建设起来的核电站,而且还造就着我国核电事业的一代新人。
秦山,正在成为共和国核电工业的摇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