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大循环的“烟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7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大家来谈“水”

  大循环的“烟幕”
  孟庆谦
水——汽——水的空间无休止的变态运动,常常“喜怒无常”,然而,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往往被大循环的“烟幕”所蒙蔽,产生种种错误的认识。在水危机已经日益显露的今天,展现一下大循环带来的问题,也许能为我们重新认识“水”提供一点思路。
大循环,这种千年万年的自然现象,给历史长河中的人们以及所有的生物,提供了延续、繁殖的条件。规律不可违背。于是一些人躺在规律的巨轮上,居“循环”而欠思水危。他们认为,古往今来,水、汽循环是大自然的必然,雨水是老天爷的“恩赐”,人类无须争取,也能满足对水的需要。显然,这种大循环现象,像是一层模糊不清的“烟幕”,阻碍了人们在水的认识上的深化,不同程度地淡化了人们节水惜水意识。
笔者生在农村,长在基层,十几年的所见所闻使我深深感到,这种大循环的“烟幕”和老天爷恩赐的观念对普通老百姓影响尤为突出。
记得70年代初,山东莒县大旱,地里花生叶卷曲,地瓜沟也裂了一指多宽的缝。那时学生也配合老农抗旱。然而就在这当口,一些人认为:“天总是会下雨的,千年万年过来了,人不照样生存?”“循环”现象在影响着人们兴水抗旱的决心。
我国的水利建设解放后就大规模地展开了,现在水浇地面积已达7.2亿亩。尽管取得巨大成绩,但就我国15亿亩耕地来说,靠天吃饭的面积仍占一半多。如果人们能一直十分注意对水的珍惜和利用,也许天上的大量雨水就不会白白流入大海。
再一点是,大自然的阴晴风雨都有它的韵律和周期。从历史到现在,地表上旱涝的信息年年都有,这是循环降水的不平衡。韵律的存在加上这种不平衡,给我们满足水的需要带来了麻烦。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但我们对此往往重视不够。
再说,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耗水的工业厂家越来越多……这样的前提就决定了全社会消耗水量越来越多。
山东省莒县,解放初仅有几家小作坊,纯工业用水几乎是零。而现在纯用工业水的就有近百家。说人口,解放时全县50万多一点,现在突破百万大关。不仅食用水增了一倍,而且洗、刷、冲等用水也增了一倍。如果说全国那就更惊人了。然而,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却不那么深刻。
很显然,要解决水危机,先得人有“危机”感,而人有“危机”感,重要的在于教育。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对各阶层人士,上到老年人,下到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水的科学知识教育,使人们对水有正确的认识,培养起全民族的惜水、爱水良好习惯,真正按科学办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