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上海三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18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投资体制 引进先进科技 全国通力协作
上海三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
李鹏视察上海参加庆祝活动强调对外开放坚定不移
本报上海4月18日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改革开放给上海经济建设带来了勃勃生机。最近,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建成投产;宝钢二期工程冷轧、连铸建成投产,热轧负荷试车;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全面建成。国务院总理李鹏4月16日、17日、18日分别参加了三项重点工程的庆祝大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国务院给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和宝钢二期建设单位发来了贺电。
和李鹏一起参加庆祝活动的还有康世恩、彭冲、邹家华、谷牧、韩光等同志。
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胜利建成投产,将使我国乙烯产量从此步入世界第八位。同时,还使很多重要工业原料立足国内,有力地促进轻纺和化工工业、建材工业的发展,上海石化总厂和与之配套的上海氯碱总厂将成为世界上生产合成纤维、塑料、有机化工原料和氯碱的最大基地之一。此项大型工程采取利用外资和国内集资、自借自还的办法建设,是我国投资体制 和基建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工程建设中通力合作,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为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宝钢是我国最大的建设项目,工程分一、二期进行。一期工程于1985年9月建成。二期工程有六大主体项目,冷轧、热轧、连铸三大项目全部投产达标后,宝钢的产品结构将由钢坯等半成品转为以钢板和钢管成品为主的格局。其中冷轧薄板产量超过目前全国冷轧薄板产量总和,而且不少品种、规格均属国内短线、缺门产品,可大大缓和我国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宝钢的生产建设不但吸收国外的资源,而且还大量采用国际先进科技,是国际合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的范例。宝钢一、二期工程持续顺利地发展,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的有力佐证。
五年前,李鹏同志和联邦德国总理科尔一起主持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奠基典礼。五年后,“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年产3万辆轿车、10万台发动机的生产能力;一个现代化的轿车生产基地已经崭露头角。一个以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为龙头、由176家企业组成的轿车零部件工业体系已逐步形成,并在国产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李鹏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上海石化总厂和宝钢两大建设项目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自力更生的产物。这些工程取得的成就是与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分不开的。
李鹏在上海石化总厂说,石 油化工工业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它为农业、轻纺工业和新型建筑材料业提供了原料和材料,在我们国家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相对较少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更多的化纤来代替棉花、木材和钢材。我们希望今后的十年,在我们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第二个翻番的宏伟目标中,有更多的石油化工企业建成投产。
在谈到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时,李鹏指出,为了实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宏伟目标,钢铁工业还需要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品种与质量方面要上一个新的水平。今后十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和扩建,做到投资省、工期短、效益高。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建设新的钢铁基地。我们愿意在钢铁工业方面同国外进一步合作。
李鹏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大会上高兴地说:“由于中国和联邦德国两国政府及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厂已经矗立在我们面前。上海大众汽车厂的建成投产又一次证明,我们同世界各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合作是真诚的,中国的对外开放是坚定不移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