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丰碑傲耸红水河——广西岩滩水电站建设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0-04-25
第1版(要闻)
专栏:重点工程巡礼

  丰碑傲耸红水河
——广西岩滩水电站建设侧记
本报记者 郑盛丰
位于广西境内红水河中段高山深谷间的岩滩,历来只同险恶并存。
可现在,岩滩与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联系在一起,就逐渐闻名遐迩了。
应该为岩滩水电站的建设者骄傲:是他们六度寒暑,艰辛拚搏,在荒山野岭间创造了奇迹,在急流险滩中矗立起丰碑。
挑战与超越
当地人说,岩滩是岩石的世界。
水电建设者说,岩滩是历史的界碑。
中国百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建设工程的分项招标试点,1984年在岩滩拉开帷幕。
岩滩水电站装机容量121万千瓦,坝高111米,投资概算16.3亿元,既是红水河10个梯级系列开发中的骨干电站,也是国内可数的几个“双百”大型电站之一,地位举足轻重。
古老的岩滩,也由此而成为竞争激烈的招标投标角逐场。十几支水电施工队伍,在这里争较雌雄。
岩滩水电站工程建设公司对国家实行投资、工期、质量总承包,对工程建设实行总负责。
已在15个水电站建设工地摔打过30多年的广西水电工程局局长柳朗静,此时此地,才平生第一次尝到激烈竞争的滋味。当时的水电部长钱正英到岩滩考察时,深知这支“地方军”的处境,扔给他们一句话:置于死地而后生。
这支“地方军”确实一度陷入“死地”。作为第一标的左岸导流明渠开挖工程,被实力雄厚的葛洲坝工程局一举夺走。
兵无退路。“地方军”义无反顾,全力奋战,相继中标夺下了右岸厂坝基础开挖和厂坝浇筑等主体工程。
群雄角逐,岩滩有幸。滔滔红水河上,何曾有过这种场面:“正规军”居左,“地方军”居右,两支劲旅各竖战旗,隔河较量。
竞争出效益
葛洲坝工程局施工的左岸导流明渠开挖提前1年完成;广西工程局担任主攻的截流也提前1年实现。
其后,岩滩电站建设步步提前1年。而若能提前1年发电,效益十分可观:减少资金占用利息5000万元,多发电54亿千瓦小时,可增加工农业产值140亿元,新增税利2.5亿元……
为了诱人的效益,岩建公司与岩滩建设支行研究后,1989年春又迈出一步:拨出900多万元作为奖金,对中标担负厂坝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队伍,每月视其完成工程情况实行“悬挂式奖金”。
看过民间春节狮子抢绣球的情景么?要抢到绣球,雄狮必须跳起来!而“悬挂奖”就犹如那高悬的绣球,不断激励施工者“跃起”。大坝也随之逐月升高。年底一统计,广西工程局1989年在厂坝浇下73万立方米混凝土,大坝升高70多米,均为国内所罕见!
优质 优质 优质
“千年大计,质量第一”。
在岩滩电站这不仅是标语,而且是事实。
岩建公司经理、高级工程师李锦文这样概括:国家需要优质电站,公司需要优质工程,施工单位需要优质牌子,岩滩人充满优质意识。
优质一:厂坝开挖。
年过半百的苏宏英,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爆破专家,岩滩电站厂坝开挖的全权指挥员。几十年来他指挥开挖过7座水电站坝基,眼前这座却是唯一列为国家重点工程的百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坝基,他发誓:岩滩电站厂坝开挖一定要拿优质!
但愿望并不就等于优质。坝基土石方开挖量达240万立方米,其中2/3以上是比花岗岩还坚硬的辉绿岩。苏宏英带领300多名钻工炮手,在这些岩层上先后钻打炮眼10万多米!1988年的春节,他们是在工地的隆隆炮声中渡过的。那个月,他们创下开挖纪录的“历史之最”——29.3万立方米,日均开挖量超过1万立方米!工程提前5个月竣工。经过包括超声波在内的严格检测,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率高达95.5%,超过设计要求25.5个百分点!
优质二:围堰浇筑。
这是不同寻常的围堰。上下围堰呈双手合抱型,围起一个大基坑,以确保坑内的厂坝工程能常年施工。过去围堰或用土石堆砌,缺点是抗洪能力差;或用常态混凝土浇筑,毛病是施工周期长。岩滩电站围堰,首次大规模采用引进国外又经过吸收消化的筑坝新技术:碾压混凝土。用这种办法筑堰,既牢固又迅速。
国家科委把这项工程列为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目的之一,是看能否在一个枯水期内迅速筑起工程量较大的围堰,为以后其他更大型水电工程快速筑堰提供决策依据和实际经验。因此,此举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岩滩,也关系中国水电建设的未来!
筑堰动工晚了些,1988年3月才开始,这已是枯水季的中后期。在电站工地负责技术咨询的挪威专家,认定在汛期前无法筑成围堰。这位专家画了一幅题为《1988年岩滩工地之夏》的漫画,画面上,河水漫过尚未完成的围堰,鱼儿在堰内基坑中悠然嬉游……岩滩公司经理见到漫画后,立即下令复制,分发给各施工单位。善意的挑战和警告,激发了围堰建设者的志气和决心:要为国家重点工程争气,为中国争气!
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绘出了一幅壮丽的画图:5月初,两条高54米、长700米的围堰全部竣工,比设计工期提前29天!3个月后,一场2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猛烈地冲击围堰。尽管每秒流量已超过设计能力4000立方米,然而,围堰巍然屹立,不崩,不塌,不裂,不漏!挪威专家脸上,露出了笑意和敬意。
优质三:钢管焊接。
4根引水压力钢管,直径10.8米,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一个平均年龄仅18岁的青年电焊班,9名小伙子,接受奥地利专家培训30天,就怀揣上岗合格证,操起进口焊机,去焊接那直径超过3层楼的庞然大物!钢管每根由32环96块厚钢板拼成,1000多米焊缝中,不能留下一个针头大的气泡!这不能说不难。
时值酷暑,高温灼人。这不能说不苦。可焊工们没有一个后退的,越难越上,越苦越争。
至此,电站建设已验收的9项主体和永久性2项,全部达到优质!
另一座大坝
几位深入采访过岩滩水电站建设的新闻记者,都有不约而同的发现:与岩滩拦江大坝一同崛起的,还有另一座无形的精神大坝。
这座精神大坝上,铭刻着岩滩建设者创造的世界纪录!
1989年夏秋,岩滩电站厂坝浇筑已达50米高,继续施工,须有高吊缆机。按合同,2台高吊缆机由某国供货和负责指导安装调试,本应在1988年底就投入使用。但由于对方供货有误又中途撤走专家,缆机一拖再拖,无法运行。岩滩厂坝施工陷入困境。可以坐等,但坐等不是岩滩人的性格。一个大胆决策在工程指挥部形成了:没有洋缆机,就用土办法,赶筑一条临时坡道,用大型自卸汽车直接运送混凝土上坝。这时,岩滩人已获悉筑坝新技术碾压混凝土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是1987年5月8日在美国产生的,日碾压量9497立方米。
岩滩人产生一个想法:把这个世界纪录从西半球移到东半球的岩滩来!
1989年11月9日,是岩滩向世界纪录冲刺的日子,目标:日碾压1万立方米!这是对一支水电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和协同攻坚能力的世界级考核!在场目睹这场考核的外国专家的感受是:动人心魄!洋专家看到了前所未见的情景:拌合厂两座大型混凝土拌和楼分秒不停地以最佳状态连续运转,每分钟就搅拌出7.5吨混凝土!国产和进口的几十辆大型自卸汽车,高密度奔跑,每45秒钟就有一汽车混凝土铺卸到坝面上。整个工地,有如部署严密的战场,从进料、配比、拌和,到运料、铺层、碾压环环紧扣,没有出现一丝纰漏!当天最后一分钟,忠于职守的电子计算显示屏闪现出一个历史性的数字:10619立方米!比美国创造的世界纪录高出1122立方米!这一天,整整碾压10层,大坝升高3米!经过精密仪器科学而又严格的检测——施工方、科研单位和监理工程师3方测定,每一块碾压混凝土的质量都为优良!
其后,这个世界纪录,带来一个明显的变化:岩滩人的自豪感、凝聚力、上进心和整体意识,都大大加强了!
岩滩,物质大坝和精神大坝同时上升。
岩滩人在刷新工程纪录的同时,另一种纪录也在伸延:
苏宏英,这位经常在工地上奔跑着的、啃馒头当饭的坝基开挖指挥员,1989年春提前完工拿到优质后,才发现自己身体的“大坝”却垮了:大面积肺结核。
朱光荣,同济大学毕业后在水电工地上辗转了30多年的省级劳模,把办公室搬到施工现场的一线负责人,1989年加班352个。
工地上另3位负责人,都在电站建设中受过伤。被选为全国七届人大代表的壮族副总工程师王兆邦,在一次事故中伤了9根肋骨。
这支建设队伍在岩滩6年,6个春节都是同一过法:除夕回家团聚去,初一又上工地来!
不要叹息太辛苦。岩滩人另有理解和追求:人生能有几回搏?
拚搏的岩滩人,目光已越过岩滩,投向未来。就连被病魔逼进医院的苏宏英也雄心不减,坦述情怀:我们不仅要在岩滩建造起优质电站,更要在岩滩锻打出优质队伍,为今后参加建设红水河另几座大型电站做准备。
听见了吗?红水河!请你作证:征服、开发、建设你的人们,具有何等的胸襟!何等的眼光!何等的品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